有一家公司,想要我提供人际关系方面的培训服务,言下之意是说公司的问题出在人身上。
总裁对我说:“每一家店的员工都是这个样子,问一句,答一句,毫不主动,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吸引顾客。他们对店里的商品一无所知,既没有销售知识,也没有销售技巧,不知道怎么把产品卖到需求者手里。”
于是我去观察了几家店,果然如此,可是原因却始终是个谜。
总裁说:“我要求店长以身作则,把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销售,剩下的三分之一用于管理,他们的业绩远远超过手下,所以我们的培训对象是这些店员。”
我察觉到了什么,于是说:“我们还是再研究一下吧。”
他不以为然,觉得自己已经“知道”了问题的症结,应该直接开始培训。但是我一再坚持,结果两天之内就发现了真正的病源。在他们的职责分配和薪资体系下,店长总是先己后人,把收银机里的所有业绩都归给自己。通常营业时间是一半冷清,一半火爆,于是店长就把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交给店员去做,如库存、备货和清扫等,自己则在收银机后忙着收钱,难怪业绩会超过店员。
因此我们调整了薪资体系,结果问题迎刃而解。新的薪资体系的核心是:只有店员赚到钱,店长才可能有钱赚。将店长的需求和目标同店员的结合起来以后,人际关系的培训问题不复存在,关键是建立真正双赢的奖励体系。
………………
赢/输的方法不可能带来双赢的结果。你总不能要求别人:“不管你是不是喜欢,都要以双赢为目标。”问题是怎样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哈佛法学院的教授罗杰·费舍(Roger Fisher)和威廉·尤利(William Ury)曾合作出版的《走向共识》建议在谈判中坚持“原则”,而不是“立场”。虽然他们并没有使用“双赢”一词,但是倡导的精神和本书不谋而合。
他们认为原则性谈判的关键是要将人同问题区分开来,要注重利益而不是立场,要创造出能够让双方都获利的方法,但不违背双方认同的一些原则或标准。
我建议不同的人和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第三,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第四,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