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杜甫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诗圣杜甫大部分的诗作,都跟离乱和愁苦有关,像是一位满脸愁苦的中年大叔,被生活勒住了命运的咽喉,让人不忍卒读。
只因他生前的年代,正处于大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但即使生活再苦再难,也偶有喜笑颜开的时候,比如下面这三首难得一见的乐诗,可以说是杜甫四处飘零的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快乐时刻。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节奏欢快、行文流畅、一气呵成,与以往沉郁顿挫的诗风相比,多了一份快慰生平的酣畅淋漓,因而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
此诗作于公元763年(广德元年)春天,诗人听闻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欣喜若狂,于是一蹴而就,挥笔写下了这首喜不自胜的传世佳作。
首句开篇点题,直抒胸臆,将听闻收复家乡消息后喜极而泣的心情一蹴而就,再看看一旁的妻儿,哪还有一丝愁容的样子。
接下来漫卷诗书这一动作,更是将喜悦的心情推向了一层新高度。
如果说前两联是描写“喜欲狂”的“狂态”,那么后两联的两句对偶则是对今后生活的一种“狂想”:
恨不得马上收拾行囊,哼着小曲唱着歌,趁着春光明媚,偕同妻儿一起返回久别的家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巴峡穿过吾峡,再从襄阳回到洛阳。
2.《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现如今,只有亲自耕作的农民,才能体会到这句话的深意。
这首诗是杜甫饱经战乱,在成都草堂定居两年后,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天,写下的一首歌咏春雨的佳作。
全诗围绕一个“好”字做文章,上半部分通过“知”、“浅”、“入”、“润”等一系列动词,将一场春雨拟人化;紧接着,通过乡间小路的昏暗,与江船灯火的对比,带出了雨中夜色的朦胧美。
最后情不自禁地想象雨过天晴后的春景:等到天亮之时,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3.《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是杜甫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时,创作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流传度最广的一首。
这首诗同样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两年后的春天,篇幅虽然短小,却用寥寥数语,勾勒出江畔的花团锦簇与蝴蝶黄莺的流连驻足。尤其“时时”和“恰恰”两个叠词的运用,更是将蝴蝶与黄莺悠闲自在的姿态娓娓道来。
全诗读来清脆爽朗、悦耳动听,春天的喜悦气息扑面而来,令人不自觉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