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 一阶段 片段 三。 选自《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有见过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愤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自自身。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我们有自由选择自己应对外界的权利,也要为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负责。负责,并不是沉重、负担的意思;负责,是将最终解释权掌握自己手上。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在上面的例句中,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她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可以通过“事实,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A1
老家有个关系和我比较好的亲戚,他前两天给我打了电话,说他买了一辆电瓶车3200元,现在不知道还能不能上牌。我说黄牌车去年是最后一年可以上街行驶,今年只有绿牌车可以上街。我问他,他的是什么车。他说他的上不了绿牌,因为车比较大。我说你怎么不在买之前问我呢,早点问我,我就劝你买绿牌车了。你现在买了,但是有上不了路的风险。他一听急了,说他之前告诉过我他以后要买个电瓶车啊,埋怨我不帮他看看,不帮他在成都给他买上,埋怨我是不是怕他不给钱给我嘛?我一听也生气了。于是我两陷入了互相埋怨中。
学完今天这个段子,我会做出些改变。
我会先给他道歉,因为他信任我才会觉得我会把他的事情放在心上,帮他在成都把车买了,之后他再付钱给我。
然后我会说出我生气的理由,因为我认为他是懂我的人,结果他却冤枉了我,我只是前段时间太忙了,把那个事情给忘了。
然后和他心平气和的交流。
A2
学完今天这个段子,以后我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产生负面情绪时,我会去分析“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负面情绪是什么--这样的负面情绪是因为我的什么期望/需要 没有被满足”。
这样的联系能让我从自身找到负面情绪的根源,这样的话,消除负面情绪的主动权就在我自己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