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大家,他曾经当过东晋的右军将军,因此后人都称他为“王右军”。
王右军的书法,堪称天下第一,他的字雄厚苍劲又不失清秀典丽,所以在历史上得到“书圣”的雅号学习书法的人也都以他为模范。他的字能够写得这么好,一方面是由于天赋极高,另一方面,经年累月不断勤练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传,他不论是走路或是休息,无时无刻不在揣摩字体的结构、骨架和气势。心里想着,手也就不觉在衣襟上画着,日子久了,竟然把衣服给画破了。有一段时间,他整天都在池子旁边练习写字,每次写完就在池里洗笔砚,渐渐地,池里的水居然全都变黑了。后来,“临池”这两个字,就成为“练习书法”的专用名词了传说有一回,晋帝要去北郊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让匠人雕刻。刻字的匠人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一直削进三分才见底。原来,他的墨迹已经渗入木板三分深了!
寓意启示
这个成语出自唐·张怀璀(guan)《书断·王羲之》:“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三分换算成现在的长度单位大约是0.7厘米。能将字写入木板三分深,大概只有身怀绝技、手上功夫深厚的人才办得到吧!“入木三分”的说法似乎有些夸张,但却也显示出王羲之笔力之遒劲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个成语本来指的是笔力劲健,后来借以形容写文章,言论中肯、意义深刻或者描写入神,都可以称其“入木三分”。
王羲之自幼跟叔父学习书法,后跟从卫夫人学书,二人都是当时卓有造诣的书法家。也就是说,他学书法的起点很高。他能够博采众长而自成家,除了天赋、师法这些客观的条件之外,也和他对书法的痴迷和热爱分不开。他练字勤奋到了什么地步呢,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正是这样的专注和努力,使得他的天赋获得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就像一块璞玉,经过琢磨,终于散发出内在的光彩。你有没有特别痴迷的爱好?会和王羲之一样专注地投入其中,反复练习吗?你的技艺是不是也越来越精湛(zhan)了呢?
例句应用
①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敬堂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黯,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彩奕然,乃知古云入木三分不虚也。”
②茅盾《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崇祯等候‘讨贼’的捷报,急的心情,刻画得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