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回忆总是伴随着童年的味道,心中挥之不去的是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作为孩童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那种奇妙的感觉似乎越走越远!挖野菜的故事贯穿着懵懂无知到背起书包的很长时间,那种自我劳动的乐趣始终萦绕心头!
过完春节,天地万物开始消融,蛰伏了一个冬天的田地慢慢解冻。在春姑娘的召唤下,绿色的麦苗开始疯涨,同时地里的野菜和野草也与麦苗争夺养分。每到这个时候,田间地头总能看到攒动的人头,一个小凳、一把小锄头是每个人的标配,低着头仔细辨别着庄稼与杂草,一上午下来整个人腰酸脖子疼。这是记忆中家长们在地里人工除草的缩影,后来人们普遍开始打农药来灭草,这样做效率固然高,但少了一些原生态的味道!
随着“叮铃铃”的下课铃声响起,快速收拾完书包一个箭步跨出教室。约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去挖野菜,那种急不可耐的心情让我撒丫子跑回家里。刚到家就听见妈妈说:“慌里慌张地干啥去?”
“约了几个同学去地里挖野菜,一冬天都在想这个味道!”我兴冲冲地说道。
“作业写完了吗?”妈妈继续追问。
“今天自习比较多,已经在学校把作业写完了!”知道妈妈的秉性,在她那里学习任何时候都是第一位,所以今天做足了功课。
“做的对不对?检查没有?”妈妈不死心地问道。
“跟班里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已经对过了,今天的准确率很高!”我信心满满地说道。
“好吧!早去早回!”
依次叫上约好的伙伴,每人都拎着圆笼、拿着小铲子。凭借着多年挖野菜“经验”,其实懵懂无知时一般都是跟着姐姐走,主要以追随为主无需勘探地点;稍长大后则有模有样地当起了向导,也逐渐总结出一套野菜挖取的准则,地点首选水源丰富的地方、果园以及路边的水渠,当然在一些麦苗稀疏的麦田里也会有不匪的收获!于是大家先去了村里的机井那里,机井周围的野菜已经异常茁壮,于是一起行动很快就消灭了这一片野菜!
准备转战下一个地方时,一个伙伴说道,咱们挖了这么多野菜都叫啥名字?此问题一出,在场的伙伴们都面面相觑、各执一词!看着大家相持不下,我于是提议道:咱们先把自己认识的摘出来,不认识的留着回去找大人问清楚!伙伴们一致同意,于是把最熟悉的羊蹄芽、灰灰菜和荠荠菜先分了出来。
羊蹄芽很好认,它的根部是红色的,因此在当地还有一首儿歌:羊蹄芽,红根根,我是我婆的亲孙孙,我婆抱我门前坐,我给我婆搓搓脚。至于灰灰菜,也很好办,它的叶子上自带一层白色粉末,手摸起来有种滑滑腻腻的感觉。荠荠菜叶子的形状呈窄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呈箭型,也算比较容易辨认。其他的是菜是草,凭借当年的认知不能准确判断,也只能求助大人了!
于是转战一片绿油油的麦地,挖野菜之前我们都会用鼻子仔细嗅嗅地里的味道,生怕误入打了农药的地里,不然前面挖的野菜都会前功尽弃!其实大家最喜欢在麦地里挖野菜,可以选择不同的姿势挖,趴在地里细细寻找,躺在地里慢慢挖,蹲在地里认真找,这或许是当时学习之余最钟意的放松方式,也不用担心泥土弄脏衣服遭受责骂。小孩子的胜负心激励着大家你争我赶,眼瞅着大家的圆笼慢慢溢了出来,停下手中的铲子,收获满心欢喜结伴回家!
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把今天不认识的野菜拿出来让妈妈辨认,只见她笑呵呵地说道:“儿子,这哪是野菜?这是草!”,在妈妈的讲解下才知道原来把草当成了白蒿,闹了这么大一个乌龙!圆笼里一下子挑出去了四分之一,笼子也不再圆鼓鼓,心里顿感失落!这时妈妈看出了些许端倪,鼓励我只要多多实践,就能真正掌野菜知识,不过这次已经很不错了!
随后妈妈用野菜做了两道我最爱的美食,一个是蒜蓉凉拌灰灰菜,一个是野菜煎饼。看着眼前的食物,一扫心中的阴霾和不快,这些童年时代的美食让我大快朵颐!
乡间田地留下过足迹,夜幕笼罩下的身影依然清晰,村庄周围弥漫着曾经快乐的气息。工作后,记忆仍然萦绕在脑海里,期待着再温当年的画面和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