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是个热心肠的朋友,每当朋友遇到麻烦,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这次,他的好朋友小华和女朋友小丽吵架了,小明接到小华的电话,听他诉说分手的痛苦,心里也跟着难过起来。小明心想,我一定要帮小华分担忧愁。于是,他开始安慰小华,给他讲道理,告诉他,情侣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只要相互理解,问题总会解决的。他还说了很多笑话,想让小华开心起来。可是,无论小明怎么努力,小华依然一蹶不振。不仅没能安慰好笑话,小明感觉自己也被他的坏情绪所感染,心里越来越难受了。
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不仅没能安慰好对方,反而适得其反把自己也搭进去了呢?其实,安慰他人与任何一种类型的沟通一样,最关键的是能做到深入心灵的沟通交流。所谓深入心灵,简单来讲就是在真正地理解他人的基础上再沟通。基础打牢了,不必多言,几个简单的问题便能将对方拖出情感的“泥潭”。这份自信来自下面这本《提问力》。
本书是由拆书帮赵周、李真、丘恩华三位老师合著的一本关于提问技巧的书籍,内容源自于拆书帮与在行合作的好评课程,旨在帮助读者培养提问的意识、拓宽提问的思路、提升提问水平,进而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更快速的自我提升。书中详细介绍了18个经典的提问模型和方法,并结合了大量工作、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帮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运用提问技巧,从而在职场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就比如刚才说到的安慰朋友的话题,小明之所以没能安慰好因与女朋友吵架而心情低落的小华,是因为他并没有真正理解小华的情感,只是试图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给出一些建议和安慰。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亲人朋友遇到麻烦,需要我们安慰和支持的时候。如果像小明一样,空有满腔热情却不懂得对方真正需要的是怎样的安慰,极有可能会遇到同样的困扰——不仅无法带动对方的情绪,还可能反被拉入其中。
遇到这种情形可以怎么办呢?不妨用《提问力》这本书中的共情型提问模型试试看呢。
共情型提问模型
第一步,向自己提出同理心问题,感受对方的心情。
第二步,向对方提出宽泛的问题,进入安全舒适的对话状态。
第三步,全心聆听,留意话里话外的信息。
第四步,保持距离,给出适当的建议。
第一步:问自己
在对话前,不着急说话或给建议,而是先向自己提问。问什么呢?运用同理心,转化视角看问题。特别注意一定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例如,在安慰朋友时,小明可以问自己:“如果我是小华,我会感到多么难过和无助?”这样,小明能够真正理解小华的感受。
第二步:问对方
注意要先提出宽泛性问题,邀请对方进入他们感到最安全、舒适的领域,让对方愿意开口说话是关键。例如,我们可以问:“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让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绪。切记不要一张口就问:“怎么回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啊你跟我讲讲呢!”对方可能一下就陷入对糟糕事情的回忆又开始伤心难过了。
第三步:聆听言外之意
提问之后,对方就会开口说出很多信息,这个时候需要聆听,听话里话外。注意对方的语气、心情、表情、眼神、说话节奏等,这些都是共情的重要部分。例如,如果朋友说:“我真的很累。”我们不仅要理解他们的工作压力,还要注意他们的语气,这可能表明他们需要休息或帮助。
第四步:适当的距离
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客观,才能避免和对方一样进入伤心、愤怒、冲动的状态。我们需要帮助朋友客观分析,在合适的情况下给出合理的建议。例如,小明可以对小华说:“我理解你现在很难过,如果有什么我可以帮你的,请告诉我。”这样的话语能让小华感到被理解和支持,自然也愿意跟他一起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我们可以运用共情型提问的技巧,真正理解对方的感受,给予自己在乎的亲人朋友支持和安慰,帮助对方走出困境啦。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