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一书读来已有三四遍,每一遍的感受都不尽相同,让我不禁思考“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这本书很易读,作者没有卖弄过多的写作技巧,也没使用太多华丽的词藻。这本书从第一人称视角出发,以“我”的口吻来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一生,语言虽然朴素,却更具感染力。书,大约一两个小时就能读完,但它带来的压抑感却会在很长时间内给你带来困扰。
书中的故事很简单,讲述了一个叫福贵的人的一生,只是他这一生崎岖的比过山车还要刺激。由一个无所事事、吃喝嫖赌的富家少爷到一贫如洗、租地过活的贫农,这一转变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人性的回归。家道衰败后,福贵却变得愈发懂事,他知道孝顺母亲、疼爱妻子、关心孩子,虽然这一切仿佛来的迟了一些。有人说是那动荡的时代让福贵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之后变得麻木不仁,我却不敢苟同。在我看来,正是组织精神的匮乏,唤醒了福贵骨子里的善良与顽强。对长根的挽留,对凤霞的不忍以及对春生的宽恕,无一不彰显着人性的光辉。
只是他的改变没有换来命运的青睐。我们经常调侃“人生就是一个茶几,上面摆满了悲剧”,没错,福贵的一生不止一次印证了这一命题。每当福贵的人生将要迎来曙光之时,命运总会给他开一个残忍的玩笑:被抓壮丁,大难不死,回家却发现慈母离世娇女病哑;好不容易合家团圆,共渡难关,爱妻又病重卧床无药可医;儿子刚在长跑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却又被黑心的医生抽干血液,早早离世……他的生命也因身边最后一位亲人的离世而陷入一片黑暗,只剩一头老牛与他相伴,戏剧般地活成了村民口中的“老不死的”。纵观全书,不幸的福贵,丝毫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与残忍。在他与“我”的交谈中,反而能够感受到些许的幸福与满足。
反复翻阅后,我仿佛找到了《活着》所想要表达的真正含义。余华先生笔下的福贵并未痛斥时代的动荡,也未曾抱怨人生的坎坷,他只是用平淡而又冷静的口吻向我们讲述他的一生:活着仅仅就是为了能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