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公司高管,最近领导聘请了新的总经理,“新官上任三把火”,她一就职就大刀阔斧地裁员。
朋友烦她极了,觉得她像突然飞进屋的妖蛾子,扑棱搅动,整间屋子鸡犬不宁。
然而经历这一场“大换血”,所有人皮都绷紧了,工作特别谨慎认真,公司确实有了好的改变。
朋友也被逼着跑起来,对接新行业、学习新技能。
烦,是因为“我很好”的体验被打破。
可打破后,“不好”的地方水落石出,我们找到了改变的突破口,生活便有了新的转机。
这份天性背后,还藏着我们的将来。
外部刺激,会引发一种广泛性焦虑。
所谓广泛性焦虑,是指一种慢性的、弥散性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不现实且容易引发过度紧张的焦虑。
就像我结婚后,突然担心将来我们能不能好好相处、婚姻会不会稳固。
这种担心在我心里泛起涟漪,日积月累,逐渐变成一种焦虑,我也因此变得很没有安全感。
总觉得如果不绷紧神经履行妻子责任,生活就会变坏。
然而,生活本身就是起起落落,起落起落。
我们就像夹缝中的沙丁鱼一样,在鲶鱼的“追杀”中奋力生存。
哪怕忽视鲶鱼、追求平稳,鲶鱼也不会消失。
倒不如,明白起起落落是人生真相,早日拥有妥善应对刺激的“鲶鱼力”,才能得到真正长久的平静。
03 如何拥有“鲶鱼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自己应对刺激的能力呢?
首先,敢于破局。
看看这个公式:3+4=1。
你是不是觉得根本不可能、不成立?那么再加上单位:3天+4天=1周。
现在是否觉得成立了?
这就是破局思维:跳出现有规则,去到更广维度,打破迷局。
安稳感使我们陷入思维的惯性,而一些扰动,则倒逼我们重新思考新的出路。
想换工作,又怕生活水平下降;想学新技能,又怕自己选错行业;想深造,又怕学出来不管用……
如果害怕大于行动力,那一切都只停留在3+4=7。
不敢去探索,就不会发现生活的宽阔,很多事情都不止一个标准答案。
而破局,要从适当接受小刺激开始。
想换工作,那就打听认识其他行业的信息;想学技能,那就跟多才多艺的人聊一聊;想深造,那就从看书开始慢慢积累……
用点点的紧张感,激发自己思考更多可能性。
慢慢的,局面就会被打开。
然后,扩大抗风险的边界。
破不了局,是因为害怕局外的风险。
谁知道那片从未见过的风景,是好的还是坏的?
但这份顾虑不是来阻碍我们前进的,而是提醒我们做充分准备。
作家古典给过一个抗风险公式:
发展为主,保证生存,保护能量。
发展,是指我们未来往上走的可能性,可能性越大,越该破局;
生存,是指我们养活自己和一家老小的资金储备;
能量,是指我们能否收获一个更有力量、更强大的自己,不过度内耗。
如果我们选择的前路,能够保证这个公式。
那么,就应该为之深耕技能、升级认知、扩展视野,勇敢迈出第一步。
最后,保持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在著作《终身成长》中,提到持有“成长性思维”的人有何不一样:
教育、体育、商业等各行各业的成功者,都具有成长型思维。
他们认为万事万物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参与有所改变,为此不断付出努力更新迭代、强化自己。
“试试看”,是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面对挑战,“试一试”;
闲着没事,“试一试”;
前路坎坷,“试一试”。
他们不怕失败,只怕某个机会自己尚未尝试就消失不见。
哪怕失败,也会对自己说:
“我已经试过了,无论对错都是收获。”
他们就像主动进攻的鲶鱼一样,抱着好奇心和艰难环境过招。
这个过程中,也会产生疲惫、内耗、不安。
没关系,我们可以回到安稳地带休息一下,调整好状态再出发。
这种进步就像螺旋一样,在波动中前进。
虽然偶尔会感到动荡,但时间长了,总体是在往前走的。
甚至比起一味追求安稳,波动中的前进更加有价值。
因为:
安稳属于现在,而波动永远属于未来。
属于你不断前进、越来越近的未来。
END
仅作学术讨论,支持功过格学术创投大饼、佛教戒色、全球证券大宗商品等指数、艺术、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