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了水岩寺,一直都想去的地方,昨天终于下定决心去了。坐了三分之一的路程的车,走了3公里多的路,庙里很安静,游客不多,但大家敬佛还是有点挤,我就等大家敬完了再过去敬,水岩寺有招义工的。之前问过,但我没去。人少,可以悠闲的转转,这样心也不急,更加规范了礼拜的动作和虔诚的心❤,这次什么都没求,只是心中默念,过来看看佛陀们,照面就好,心中有佛,何必拘泥于一尊尊塑像,有形而无形。
人啊!很多道理都懂,但是在用的时候很容易忘记,想不起来了。
大道至简。古人的成语真的让人佩服。
道,是简单的。简单到你都想不起来,简单到你容易不察觉它的存在,等实践印证了,才恍然大悟。
人,心太复杂。离道,远矣。
这就是往往探不到大道的原因吧!
早上醒来,给道长问了早安!看一下朋友圈。有种很深的感觉,就如书上所说,眼耳鼻舌身意,声香味触法,世界诱惑太多,如鬼魅魍魉,迷人心窍,最终迷失本心,迷失自我。人有三尸,上尸好华饰,中尸好滋味,下尸好淫欲。早期道教认为斩“三尸”,恬淡无欲,神静性明,积众善,乃成仙。也有指痴,贪,嗔欲望产生的地方。俱生神附于人体,有功记功,有过记过,还算公允。三尸神不然,它是专门"道人罪过的饶舌者。为什么?因为它巴不得人们早死。人一死,它就卸掉监视人的差使,自由自在地到处游逛,去享受人们的祭拜了。它的汇报也很频繁,"每到六甲穷日"便上天,两个月一次,一去就说坏话。人们对此感到莫大的威胁与恐惧,梦想成仙的人更把它当作第一道障碍。《神仙守庚申法》云:“常以庚申日彻夕不眠,下尸交对,斩死不还;复庚申日彻夕不眠,中尸交对,斩死不还;复庚申日彻夕不眠,上尸交对,斩死不还。”守庚申以除“三尸”,在唐宋十分流行。
这说明人体不仅有三魂七魄各神保佑护身,还有三尸,夺人人命。庚申日就不要睡觉了,一个月也就一天,这一天就当辟谷了,食药丸,打坐,存思。这也说明修道难,有神就有魔,只是怎么降魔成佛了。
不要贪图物质的形式,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但事物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就是事物的功能,属性,就如一个碗,它本来就是盛饭盛水的。你给他供上了。或变为古董了。这就脱离了它的本质。那都是附加的。早晚于无形,早晚衰败。
一个很经典的经济案例:郁金香的炒作。物以稀为贵,但郁金香就是一朵花,最后炒成泡沫了。最终又回到它自己身上,就是一支花,在这个过程中反映了,人无限的贪婪和对财富的渴望,对自我的迷失,最后有人亏的一败涂地。这很好的展现了人累的弱点。
就像卡耐基写的书《人性的弱点》。
有时,我也想穿的一般就好了,但要吃好,最近花了很多钱,买了不必要的东西,虽然有生活用品,但意识到,眼耳鼻舌已经被外界控制了。这个要反省。真的是物质越多,人背负越多,越累。
想说说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最近在看清静经的书,虽然它只是元始天尊说清静经,不到四百子,但都能写出一本书来,刚开始鄙陋,不知法门,后来看书真的是威力大大,暗藏修行法门,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里面藏着修行法门,藏着老子始终如一的天地人,藏着清静无为,大道至简的原理。文字中有阴阳,有天地,有无极。真是参悟了一部经,真的就迈出了一小步。虽然以前做早晚课,也有恭敬心,也熟知清静经的内容,也听过道长讲清静经的内容,但不得自己看来的印象深刻。和那种无法言说的妙到。接下来把看到的浓缩成册,变成自己的。
说着说着就跑题了。
我认为人活着,先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其实这个老子早就说过。也是万物生存,发展的形态,但是我想作为人这个物体来说明一下。人从父母哪里得到经血,成人形,之后成长,开始有“我”的意识和状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学习工作,但人都有生老病死,都有在这个世界上的体悟,但人真的能体悟到什么是大道吗?什么是生老病死吗?什么是无为吗?什么是从有到无。老子说世界就想一个鼓风机,里面各色各样,但最后一瘪,什么都没有了。可能“执”的意思就是人总看不清,有和无的关系。总是喜有厌无。其实大道就是这样,客观。人们往往说它无情。人怎么能平淡的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可能就看到大道的样子了。但从有到无,不止是物质到精神,更是肉体到灵魂,不仅是对认知的冲击,甚是对自“我”的毁灭。
在这个世界中,或者在这个社会里,我们更多的追求“有”而忽视,或者不想看到“无”但有些看不到的“无”是存在的。但看到的“有”就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有和无的辩证关系。可能有和无的话题,我最终阐述的也不太明白和透彻,有个基本的大框。等哪天有更深刻的感受再记录下来。
思维总是跳跃。想起什么就写到那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