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家附近的商圈的同一片区域内扎堆开了7家连锁咖啡店,这是利用集聚来吸引客流还是相互内卷啊....作为一个咖啡爱好者,参考一些研报,写了写国内咖啡行业
国内咖啡行业处于成长期:据艾瑞咨询数据,2021年市场规模达876亿元,对应2017-2021年CAGR达32.5%。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达1,917亿元,对应2021-2024年CAGR 29.8%。
增长驱动力:
1)渗透率提升:
A)在星巴克、瑞幸咖啡等国内外品牌的市场教育下,我国消费者(尤其高线城市年轻上班族)已培育起一定的咖啡饮用习惯
B)咖啡日趋饮料化&本土风味化,入门门槛降低、接受度提升,消费场景&客群扩容
2)消费频次提高:
A)从初期的以新潮时尚、“商务+娱乐”社交需求转变为以提神醒脑为核心的功能性刚需,带动受众范围扩大、消费频次&复购率提高。
B)咖啡因的成瘾性
C)低线城市的人均咖啡消费量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3)价:人均消费额增长
A)品牌溢价
B)产品创新:区别于欧美人习惯饮用黑咖啡,中国人相较而言则对奶咖、果咖有所青睐。融合水果、中式茶饮等多样元素的咖啡饮品备受欢迎,既给消费者带来丰富的口感体验,也有利于品牌商提价
C)消费从入门款到进阶款的精品咖啡
行业格局:
从星巴克独大到一超多强。对比现制茶饮,现磨咖啡品牌的市场集中度(2021年按店数计CR5约13%)和连锁化率(2022年约28.6%)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低集中度原因:1)市场足够大&处于成长期足以容纳新进入者,2)需求分化:日常消费(便利店咖啡)、重性价比(瑞幸、manner)、重消费场景(星巴克、tims)、重品质(seesaw、%)等4类需求并存,价格带从10到30+不等
》》能脱颖而出的品牌商需要具备的竞争力:
1)品牌溢价
2)规模效应&抗风险能力强
3)供应链体系:原料的品控、配送、库存管理等
4)数字化建设:比如点单系统
5)渠道下沉:低线城市的连锁化率仅5%,提升空间广阔
疫情加速行业洗牌,预计疫后连锁化率和市场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连锁化率:餐饮15%<咖啡28.6%<饮品45.4%<茶饮55.3%。(理论上,产品标准化程度越高,连锁化率越高。奶茶标准化程度略低于咖啡业,但是当前连锁化率更高,这么看来,咖啡的连锁化率提升的逻辑较强)
渠道:
1)线下为主:对疫情发生的敏感度高
6月以来咖啡行业销售环比好转。美团数据显示6月上海咖啡馆订单量已反弹恢复至2月的47.5%。
2)小店模式高效率,比如瑞幸咖啡、Manner
优势包括低经营杠杆(初始资本投入、租金、人工成本更低)、高坪效、选址灵活、抗疫情风险能力更强(更高的自提、外卖占比)等
品牌对比:
星巴克:以第三空间定位+优良经营树立管理标杆,推动咖啡文化在国内的渗透,成为国内咖啡市场的绝对引领者,但疫情下大店模式也面临考验。
瑞幸:经历了上市退市的跌宕起伏后,以互联网基因+小店高效模型+产品饮品化创新推动新发展,2022以来经营利润转正。
Tims:加拿大国民级咖啡,主营“咖啡+暖食”,腾讯系资本加持,拟纳斯达克上市
Manner:兼顾手冲与性价比,在上海打磨出高坪效快取模型
Nowwa:定位平价+加盟扩张两年超千店
精品咖啡:M Stand、Seesaw百余店,一店一设计,单店盈利客观。
其他跨界:麦当劳麦咖啡主推大单品奶铁,门店数量第三;蜜雪子品牌幸运咖极致性价比,下沉初具规模;奈雪自营咖啡+投资2B澳咖;首旅酒店布局如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