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第四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先生曰:“所谓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

逐物并不是主一,一是心,是天理,逐物则安住在物上,失其本心,现在的人何尝不是把梦想放在逐物上,比如房子车子,有了房想换更大的,有了车想换更贵的,把肉体的体验放在第一位,沉浸于人欲,天理则不得见。虽吾性自足,却终被蒙蔽。

问立志。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

先生的回答,每个答都好像解决了读者自己的疑惑,人贵有志,学贵有恒,但什么叫立志呢,先生说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心中念念相续,不忘此事,时间长了自然与己融为一体,接着先生又说,像是道家的“结圣胎”境界。甚至是美大圣神,也是从这一念开始缘起。

先生曰:“圣人之心如明镜,只是一个明,则随感而应,无物不照。”

想起一首偈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圣人之人如此,心如明镜,了了分明,做到这样才能“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一个明,即可随感而应,感后遂通,无物不照 ,一灯即明。

问:“看书不能明,如何?”先生曰:“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

陆澄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也是很多读者的问题,看书看不明白怎么办,就像刚看《传习录》一样,真的不是很明白,先生说,只是在文字上求意义,所以不明白,“须于心体上用功”,做学问,一定要返回到自己内心的体悟上来,而不是陷入咬文嚼字的漩涡中去,心上用功,心通则道心通。道心通,则千年暗室,一灯即明,先生说“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理,天理何在?转为大白话则是,还有没有天理?老百姓遇到无法改变的不公允的事情,便会这样说到!什么是天理?此天理是...
    姜天合阅读 225评论 0 2
  • 先生对陆澄的问题:“主一之功”,利用举例子的方式向陆澄解释“主一之功”非所逐一物,是专注于一个天理。如读书则一心在...
    晴朗的天空1阅读 389评论 0 2
  • 今天开始学习《陆澄录》。读了三节,感觉陆澄的习惯除了记录向老师求教时的对话,还会记录老师单独的语录。因此我也还是用...
    真zhen阅读 1,227评论 0 3
  • 学校老师经常反映儿子专注力不强,希望引起家长重视。哪个孩子的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为此我...
    沐云斋阅读 545评论 0 5
  • 你如黑暗中的一缕阳光,就这样划开我的世界,遇见你是我的小幸运。 我们相识与陌陌,这个颇具争议的软件。我...
    陌苏12598阅读 38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