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公主是继文成公主之后,又一位入藏的和番公主。她生于公元698年,祖父是唐高宗章怀太子李贤,父亲雍王李守礼,由于祖父被武则天废杀,故其家人被打入冷宫,直至武后统治后期,李守礼受封郡王,她又被唐中宗收为养女,才得以恢复皇室身份,结束了悲惨的牢狱生活。
自从松赞干布去世之后,唐蕃之间的战火一直不断,先是公元663年,两国为争夺吐谷浑故地爆发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唐军大败。接着吐蕃继续向河源以及西域对唐发动进攻,河源一带因名将黑齿常之守备有方,多次大败蕃军。局部形势扭转后的唐廷一举收复安西四镇,不想又于素罗汗山一战大败,因此双方进入势均力敌的相持阶段。唐蕃两国的矛盾点逐渐聚焦于西南方向的南诏诸部。
就在吐蕃赞普器弩悉弄解决掉权臣论钦陵及其代表的家族势力,亲政后决议于西南方向与唐朝争雄之时,公元704年,器弩悉弄在征讨吐蕃属国婆罗门时死于军中,吐蕃国内顿时陷入混乱局面。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器弩悉弄之母没庐氏力挽狂澜,果断立其子赤德祖赞为赞普,并担忧唐乘其败,于第二年迅速遣使赴唐请婚。而此时的唐朝正处于武后与唐中宗权力交接之际,此外,北境后突厥复叛,东北契丹、悉更等同时起兵响应,也是内忧外患,此时吐蕃使者携礼前来请婚,唐中宗便爽快地许以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其实赤德祖赞年龄也不过七岁,公主也仅仅十二岁,两个孩子的婚姻徒具形式,这种和亲状态促成了婚姻缔造者之间的和平协议。
景龙四年(710)正月,唐中宗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护送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唐中宗亲率百官渡过渭河到始平县为公主饯行。想起公主年幼远嫁,唐中宗不禁唏嘘涕泣,公主自然也是眼泪长流。同年,唐中宗病逝。
金城公主入藏未能与文成公主相提并论,和亲当年,睿宗继位,吐蕃攻杀唐监察御史李师古。四年后,即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此时吐蕃国内形势已经稳定,因求河源之地不成,遂发兵十余万侵袭河洮,唐玄宗遣薛讷领兵痛击,斩敌数万,洮水断流。此后,唐蕃之间在河陇边塞之处爆发多次小规模战斗,均以吐蕃失败告终。遂多次奉表求和,唐不允。开元四年,金城公主以谢恩的名义给唐玄宗上表,表达请和愿望,温情满满,但是唐玄宗不会因为一时儿女情长坏了国家大事。开元六年,金城公主再次上表,言称:我很平安,兄长勿念,赞普想要请和,希望双方亲立誓文,以往皇帝不答应立誓,我嫁到吐蕃后,双方和好,但如今战事不断,恐怕难以继续安宁。若只怜我远嫁他国而让兄长盟誓是不合理之事,但念在两国长治久安,恳请谨慎思量。"玄宗被打动,允准请和,于是唐蕃之间又出现了短暂的和平。开元十年至开元十六年,唐蕃又有战事出现,唐玄宗派人前往吐蕃向赞普和金城公主宣旨,赞普答应请和。双方于开元二十二年在赤岭树碑划定界限,约定永不言战。但好景不长,开元二十四年,吐蕃背信弃义,再次出兵攻破唐之要塞属国小孛律,被唐军大败,由此双方关系恶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39)年,金城公主在逻些去世,吐蕃遣使高哀求和,唐不允,双方于陇右地区的战事此后从未停息。
纵观金城公主的一生,是饱经忧患的一生。年仅十二岁就肩负重大使命,踏上了异国,也是敌国。她的出嫁本为平息两国战火,可事与愿违,出嫁当年就战火再起。她自是无力改变命运,谁让她出生在皇室?十二岁,还是个孩子,让一个孩子去承担如此重大的使命,大唐的皇帝是怎么想的?可怜,可悲!历史并没有关于金城公主在吐蕃境况的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她在吐蕃生活的三十年间,两国战火一直不断,她的境遇又能好到哪里去?他给唐玄宗的两次上表,是在怎样的境遇中写的?虽然并没有言明自己的被迫,但是当时她的母国大败了夫国,她的丈夫肯定气急败坏,本来就是好战分子,一定会把怨气撒在她的身上。身在异国他乡,她处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她多么希望两国修好,永远停战,可是一切都不以她的意志为转移。一个苦命的公主,嫁到遥远的异邦,名义是王后,实则是奴婢。她从没有过过一天正常人的生活,从没有一天不担惊受怕。在王廷,年幼的她独自一人面临成人都难以应付的险恶,还要想法斡旋两国的关系,什么样的人能够承受得了?虽然金城公主没有完成和亲使命,但她尽力了,况且不是她的过错。她能在那样的环境生存下来已经是奇迹,她的隐忍和坚强,就足以证明她是个伟大的女性。对于这种非人性的折磨,她没有怨恨,她很看重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一直不折不扣地执行着自己的任务,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盛年去世,她带着无限的怅恨永远留在了异国的土地上,她的名字也永远镌刻在了中国的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