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云碑》,刻于东汉熹平2年(173),2004年3月出土于重庆市云阳县旧县坪遗址,通高240厘米,宽95厘米,厚33厘米,现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碑文记述了景云的祖先由楚国迁入汉中、广汉等地以及景云为官深得人民爱戴等事迹。
景云,不见史籍有载,从碑文中可知,景云字叔于,广汉郡梓潼县人,曾任朐忍县(今重庆市云阳县东)县令,赋性聪颖,政化如神,深受百姓爱戴和敬仰,后因染病去世,吏民为之悲痛惋惜。在他卒后七十年,其后任县令同乡雍陟为之立此碑。
《景云碑》,刻于东汉熹平2年(173),2004年3月出土于重庆市云阳县旧县坪遗址,通高240厘米,宽95厘米,厚33厘米,现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碑文记述了景云的祖先由楚国迁入汉中、广汉等地以及景云为官深得人民爱戴等事迹。
景云,不见史籍有载,从碑文中可知,景云字叔于,广汉郡梓潼县人,曾任朐忍县(今重庆市云阳县东)县令,赋性聪颖,政化如神,深受百姓爱戴和敬仰,后因染病去世,吏民为之悲痛惋惜。在他卒后七十年,其后任县令同乡雍陟为之立此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