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一) 踞讲台得心应手 再登攀风疾路难
东北师大的研修学习,使我对院里的高师培训工作充满信心。
我认真努力地要把学员教会,讲知识的过程中,同时指导他们学习的方法。汉语语音字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汉字的平舌翘舌区分等,都是教学难点、学习难点。教学中,我指导学员掌握记忆技巧——记少不记多,将字母按发音特点分类、分组记忆等,学员基本在课上就能掌握。
学习汉语语言的知识,就紧密结合语言运用实际,努力把抽象的知识讲得形象、实用,这样,让学员不感到语言课的枯燥乏味。我主讲中文系的《现代汉语》课,连续几年,及格率在全省都排在前列。
后来,院里把英语系的《大学语文》课也交给我讲。文学课比汉语课更有趣味,讲起来更有情绪,我针对成年人的特点,不仅讲知识,还培养阅读能力,教学效果也很好。
有的学员说:“老师,你讲课很有特点,你讲课的声音富于磁性,讲课的内容,清楚明白没有废话。”我相信这话的真实性,因为我自己就不愿听有口头语、啰嗦话的课。重复话等于给人催眠,让人生厌。
但我教学中有个难以自控的毛病:讲到重点、难点、关键处,我想要加以强调时,语速就越快。本欲突出重点,加重语气,却不自觉地加快了语速。课后学员也有提醒:“老师讲课有时说话太快了!”我曾注意过,但总也改不掉,大概是性格使然也!
九十年代初是教育学院师培工作的高潮阶段,中文、英语多学科的高师函授班、自考班并行。紧张而繁忙。
我担任两个二百多人的高师中文班主任,主讲《现代汉语》《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英语班的《大学语文》,同时还有初中语文教研工作。这样的工作量,哪一项交给一个人干都不轻松,而我是一人承担多项工作,每一项工作都只能干好,不能出问题。
为赶时间,我上下班骑自行车,匆匆忙忙赶到单位,放下包,戴上套袖,夹起教案就奔会议室。等我一身粉尘、一身疲惫地回到办公室时,别人已下班走了。白天讲课,晚上编书、写论文。吃过晚饭,照看儿子写完作业睡下了,我才开始自己的晚间工作,一干就是大半夜。
这是我最累、也最充实、最有成绩的几年。我的文章经常只字不改地刊载在《教学研究》上,省《教学研究》杂志封二专题人物栏目介绍了我,我在省内教育界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人物了。
原以为繁重的工作会压垮我,没想到我越战越勇,越干越强。工作干得多,成果也就越多,威信也越来越高。于是新的挑战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