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人格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也叫无意识)。他用小岛来区分这三个层次,漏出水面的小岛是我们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的水平面以下的地面部分是个人潜意识,而岛的最底层海床,则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意识属于理性部分,潜意识属于感性部分。意识可以后天训练和培养出来,而潜意识是与生俱来的。一个人的自动化习惯,往往来自于潜意识。既然潜意识在我们的人生中有如此重要的影响,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看看,如何能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好的帮助我们。
那我们就从潜意识的特点开始说起。
潜意识的第一个特点,是能量巨大。我们从一出生起就有非常大的生命力。要想让潜意识能更好的支持到我们,我们首先要对这点深信不疑,潜意识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能,相信它,就一定有机会很好的使用它。同样,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也要相信他拥有巨大的、蓄势待发的潜能,同时,也要让他知道,他是世界的孩子,一出生就具备了成功的一切资源,在成长的路上,父母跟他一起,去找出这些能量和资源,并把它们运用起来。
潜意识的第二个特点,是简单,只接收直接指令。现在,让你脑子里不要想一头红色的大象,可现在你很可能就是在想它,对不对?没错,潜意识听不到“不”,只能听到后面的信息。所以,我们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多说正向的表达,比如,不说“不要三心二意”,要说“专注”;不说“不要调皮捣蛋”,要说“配合老师”;不说“不要拖拉”,要说“守时”,等等。我们更要知道的是,“担心是诅咒,祝福是礼物”,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尽可能的摒弃担心,而要用祝福的力量。孩子出门,对他说一句“妈妈祝你开心”,想一想,如果我们是孩子,是想看到妈妈常常担心的面容,还是更喜欢信任和祝福的表情呢?
潜意识的第三个特点,是相比文字,更容易被图像刺激。而且,更容易跟负面图像联结,这也是潜意识的一个“bug”。有句话说,成长的过程一定会有创伤。创伤越多,孩子的潜意识中留存的负面图像越多,而且连接相对紧密。这些也都可以称为负面情绪的“心锚”。从这个方面讲,每一个父母都需要自我成长,越早成长,学会更多与孩子相处的策略,给孩子造成的由我们父母所导致的创伤可能会相对越少。又或者,当孩子遇到状况,我们也可以可以去帮他转化,同时启发他想象相应的正面图像,以此帮助他认可自己,看到自己的力量感。潜意识的负面画像越少越小,正面图像就越有空间。
潜意识的第三个特点,是最喜欢放松的状态。也就是说,放松状态,是连接潜意识的最好通道。想要对潜意识的信息进行植入和转化,让对方处在放松、无戒备的状态下最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当孩子因为事件产生所谓的负面情绪时,我们需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直接进入解决问题的层面,会让孩子的身体处于紧张状态,任何的语言都很难进入孩子的心里,都是无效的。
潜意识的第五个特点,是真实,同时以情绪体验为主导。有句话这样说,“我们永远骗不了自己,却可以用意识骗人”。你知道我们人生中的第一次说谎是怎么学会的吗?可能是父母很难过、很生气的时候,却告诉我们不难过、不生气,于是,从那时开始,我们就学会了身心不一致,而且这种示范出来的“谎言”是有画面的,在我们的身体里记忆深刻的。所以,与其带给孩子这样的影响,不如真实的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当然,从理性的层面来看,身心不一致的状态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好处,比如一个孩子通过说谎、反而得到了肯定,孩子也暂时感受到短暂的自信,但这样的自信并不能带来力量,反而是一种自我价值感匮乏的状态。那么在往后的成长中,他就会一直寻求他人的认可,如果没有人认可他们,他就会很失落,也没自信。所以,想要让我们的孩子能有机会和潜意识合作,我们要鼓励孩子承认并表达自己真实的需要。同时可以示范或者引导,什么叫“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有情绪的表达”。
潜意识的第六个特点,是不受时空限制。我们的意识,是有时间线的,而潜意识可以带我们去往任何时空。同时,童年的记忆会更清晰,更重要,而且与记忆相关的情绪比内容更重要。我们每个人大概都能想起小时候发生的一件或多件刻骨铭心的事情,而且每次想起来可能还会有和当时一样的体验,这是因为潜意识里积压了很多未被处理的情绪。这种未被处理的情绪越多,我们就越难自在的活在当下,而是活在了那个事件的时空中。当意识和潜意识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自我评判,这些自我评判就是我们生活中很多痛苦的来源。所以,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尽量多鼓励孩子去听从自己的内心声音。可以帮助孩子未来的人生减少很多束缚。减少对自己的评判,不压抑自己,更尊重自己,自己身心一致,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和谐。
和潜意识连接的练习不止一个,在此记录一个关于关系的练习。需要两个人配合完成。
ü 和搭档面对面站在一起。
ü 先闭上眼睛,搭档跟随指令做出一个动作(比如用手指向你),然后你睁开眼睛看到搭档的动作后可能会做出一个应激反应,比如对抗、逃避,并且会紧张、不舒服、有压力。
ü 接下来,继续闭上眼睛,搭档重复和刚才一样的动作,然后你保持放松、舒服、平静的状态,睁开眼睛后继续保持放松,不管对方做什么,你都要放松,想想自己希望和对方成为什么关系,感受当下自己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比如握手、拥抱。
我们要尊重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被他人的感受左右。和潜意识连接,可以让我们避免做出自动应激反应,从那个旧的时空里跳出来,先深呼吸,放松,进行自我允许和自我关照,而后结合当下情境做出积极反应。通过与潜意识握手言和,看到自己未被满足的需要,开始学习去自我满足。把期待从别人身上收回来,放在自己身上。就有机会去活出巨大的生命力,更有创造力,更能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姜晴-济南导师学院-境界@李文超@徐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