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不能只吃一个包子(每日一省 87)

早上跑完步,给儿子买了两个菜包;

到家的时候,儿子蹲在地上正在扒拉手机;(情绪源头)

儿子看我回来,问我新买的兔粮在哪儿,我回应着指着沙发旁边;(情绪积累)

儿子接过包子放在地板上,开始倒腾着兔粮;(情绪累加)

我提醒儿子吃包子,要不就凉了;(情绪压抑)

儿子说:“我能不能只吃一个包子?"(直述诉求)

"你别吃了吧。”我表面平静的说;(情感表达,情绪发泄)

儿子感受到我的情绪,提着包子,拿了一本书,说着“我吃我吃”,进了房间。(情绪表达)

我一边冲凉,一边回想着刚才这几分钟发生的事,说过的话。(自我觉察)

觉察着自己的情绪是怎么上来的......

前几天,儿子放学回家,说自己有些头晕嗓子难受,不想吃晚饭;(陈述事实,提出需求)

我说好,并开始关心孩子和冲泡感冒冲剂。(情感表达)

可是今天,儿子说‘我能不能只吃一个包子’,为什么我的情绪会一下子起来?

事后,儿子愿意听我聊聊我的反思:儿子上一次实事求是的陈述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感受,提供共情的空间,再表达需求时就能得到我的理解和认同;这次直接提出需求,我琢磨着是不想吃?不好吃?懒得吃?吃一个包子怎么长身体?问题引发焦虑、不满,从而发泄情绪。儿子说,是因为早上吃不下油腻的食物。

有时候,多说一句或是多问一句,可能就会少些矛盾,多些理解。

我们越能够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与需要,他人就越有可能对我们做出善意的回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