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间重温了一篇文章
那是在一堂语文课上
大学毕业没多久的班主任
为我们读的
一篇在当时很火的一篇文章
名字叫做
《我努力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大概内容是,一个农二代如何努力成为白领,引起一些共鸣,也饱受很多抨击。可能你要付出更多艰辛也才不过如此,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却轻松地平步青云。
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拼搏进取、精打细算、冷漠精致。我们中的大多数明白努力的意义,不然能靠谁呢?
《我努力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这是一个很现实的故事,有很多和他一样的人都是这么过上现在的生活。大都市的孩子可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可以上更好的学校,生活在一个更优越的环境。
想想听这篇文章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也许是高一也许是高三,记不大清了,那时候的我们时而焦虑时而欣喜,我们懵懂而又无知,思想时而在课堂时而在恋爱,也许当时听完这篇文章感触没有现在多吧,因为毕竟经历的太少。
当这篇《我努力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文章经历了十几个春秋与冬夏任然在微博、知乎等各大阅读区称为热文的今天,真是感触良多……文章主人公所经历的种种
譬如
上学时的学习环境……
地域分数线的划分……
考上大学来到大城市的那种初来乍到的茫然……
以及毕业后投简历找工作时的迷茫与恐惧……
还有那步入职场后不敢放慢脚步的那份执着与坚持……
是不是和一路走来的我们极其的相似呢?
一张考卷使得一批批学子划分了学校等级
一份offer又将各大学子划分了工作地域等级
一张张证书以及自身的技能又将成为了升职加薪的砝码
总之……
今天的今天……
都各奔前程……
都五湖四海了……
自问,今天的你
有没有实现和文章的主人公一样
“努力了十几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双重愿景呢?
今天的你又是不是成为了最初的你想要成为的模样呢?
学生时代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劣稚一点,不吵吵闹闹一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终究也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也许你讨厌当老师,但是阴差阳错你偏偏成为了一名园丁、也许你对一串串数字反感,但是偏偏成为了一位财务、也许你生来就坐不住,但是偏偏成为了一名程序员。
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留学、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享受着事业单位或国企待遇、此外还有备考公务员外加一个创业,此外就是在家育儿享福或者失业亲居了。
亲爱的你,对号入座了吗?
不管哪个座,估计都对号了吧
亲爱的,也许你现在生活和事业发展的正风生水起,那你要继续努力,不要丢了那份初心和谦虚。也许你现在正悲观失望,那你更加不要气馁和妥协,因为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勇气和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