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先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也有人持不同意见,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文化苦旅》这本书,是万里路走出来的书。
我从余秋雨先生的书里,读出了两条路:他为了实地考察海内外文化,身后留下的连绵长路;以及入文坛、进官场、被人一直诽谤的人生路。这两条路,走的都不轻松。
莫高窟、宁古塔这一类的地方,总让人愤慨不已。即使它们已经成为历史,留下的伤疤却依稀可见,越研究越痛心。去瞻仰这些地方,仿佛故地重游,复杂情绪涌上心头。
莫高窟的文物流失,让人痛心疾首。王道士可恨,其他国家的盗贼更可恨。对王道士而言,发现莫高窟是一场悲剧的开始,他要是知道这么多年以后以及之后若干年还会不断有人骂他,情愿没有发现这惊世秘密。对中国文化来说,何尝不是一场悲剧?看起来斯文的“欧美绅士”,干出抢劫偷盗之勾当,不可谓不耻。
所以,跟着余先生的足迹,踏上那些土地,心情变得沉重起来。这些沉重的足迹,缀成一串串文字。
余先生因为年纪轻轻获得成功,总会招来嫉妒。书中讲述了他如何获得一系列官场头衔,做事不圆滑,因而得罪的人不在少数。当时身在那个结构之下,得了一种平衡,倒也相安无事。后来,他毅然辞职,离开那个环境,失去平衡,二十年一直被诽谤。而作者投身于文学研究,无暇计较,被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这一路走过来,不算容易。
《文化苦旅》这本书大受欢迎,一来是作者实地考察文化,真正做到行万里路、成万卷书,书的内容和质量厚重无比;二来,作者对待文学、官场、人生的态度,令人钦佩。
这样一本行万里路而成的书,读来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