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野线穿越,因为辉县我们常来,头儿就没有找地导。再加上他前几天感冒了没去看,出发前一夜,又喝了不少酒,体力有点儿不支,在带队时出了点小失误,走了两次弯路,遭到了个别驴友的直言不讳的批评。
其实我觉得,出来就是玩的,走哪儿都是风景,哪儿黑哪儿住店。把心态放平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遇到了接受就行。其实我和儿子这次没有走弯路,我是为了给他照相,他是为了照顾一个刚上二年级的小驴友。我们一直在后面,帮阳光做收尾工作。
这次野线穿越,强度真得不小。上山一路拔高,还都是乱石岗,根本找不到路,还得小心避免踩空或者落石砸着别人或者被前面的人碰到的石头砸着自己。我们走得相当小心,走得心惊肉跳。
终于攀过乱石岗了,儿子一屁股坐到石头上,都有点儿虚脱了。这也怪我,准备工作没做好。他的脚长得太快,登山鞋小了,我忘了给他买,他没鞋可穿,就穿了一双回力鞋。这鞋登山不行,抓不住地,一走一滑,吃力又危险。我想和他换换鞋,他不肯。儿子是暖男,一路都问我,妈妈,你膝盖疼不疼啊?疼了就歇歇。妈妈,你先在这儿等着,我给你找条好走的路。
对刚认识的小弟弟,他也热情似火。一会儿拉他一把,一会儿鼓励他不要放弃,很有点儿资深老驴友的气概。
因为我们走得慢,所以等第一梯队找不到路,后队变前队的时候,我们刚好成了第一梯队,只走了一点儿弯路。
在稍时休息补充营养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几个驴友,其中一个年轻女孩朝我儿子竖起了大拇指,不简单啊!这么险的路都上来了。
又回来几个人。
“没路吗?”我们问。那中年女子脸色苍白,啥也说不出。
“有路,太危险,她恐高,不敢走。”
我们原地休息,稍作调整。不要道听途说,要亲自试一试,人和人对事物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亲自试一下才会知道到底能不能过去。跟小马过河一个道理。
我们的团队实力超群,都过去了。最危险的地方,背后就是悬崖,看着让人眼晕。我们的经验是,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登山杖收好放进背包,避免挂着树枝,鞋带系好,把所有准备工作做好,然后,脚踏实,手抓紧,心放稳,身体靠近山体,小心翼翼移过去 。
我有个听歌的习惯,刘欢、那英、田震、韩红、毛阿敏等的歌我走一路放一路。
“把音乐关掉吧,这个地方我也腿软,早知道这么危险,我都不来了。下次,我坚决不来了。群主,你找的啥路线啊?这次严厉批评。你在公告里应该把难度系数标上,知道这么难,打死我也不报名。”女人嘟嘟囔囔。
“说得好听,就像生孩子一样,疼的时候说,下次我坚决不生了,好了伤疤忘了疼,不是照样生二胎吗?”有人打趣道。
我们互相鼓励,互相提醒注意安全,就像孙悟空带领众猴第一次过水帘洞一样,胆大的轻松而过,觉得是小菜一碟;胆小的,战战兢兢,颤颤巍巍,也过去了。回头看看来时的路,每个人都露出了胜利的微笑,那么高那么陡的山,此刻就在我们脚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山高人为峰,不能征服大山的人,是没有那种感觉的。
儿子的鞋确实使他消耗了不少体力,他确实年级小,忍耐是有限度的。他不肯走了。
“你先走吧,我歇歇。”儿子一屁股坐在地上,呼哧呼哧直喘气。
“歇歇再走,不能放弃。”一个不认识的驴友一直装着采韭菜等着儿子。山上的阴凉处细细寻找会找到一些山韭菜。
“只能歇两分钟,咱后面没人了。”那位驴友提醒。
“真的!”我心里一惊,刚才没注意,儿子又解了个大手,耽误了时间。
“走吧,再坚持会。赶上大部队再歇。”我鼓励儿子。
“真得走不动了,鞋直打滑。”儿子说。
这鞋实在不行,鞋底一点儿齿花都没有。我真后悔没给他买双鞋。我的鞋刚才被尖锐的石头硌了一下,硌裂了一大块,也该扔了。回家我俩都得再买一双。老公的鞋也穿了三四年了,干脆三人都买。
儿子不肯走,我怕他一直歇赶不上大部队迷了路,心里很着急。野线穿越很容易迷路。因为都没有路,有的地方都是顺着羊屎蛋的痕迹走的。所以千万不要掉队。
我装着生气的样子,不再搭理儿子,边找韭菜边往前走。
“有人吗?”那位驴友大声喊。每人回应。
我回头看看,儿子没跟上来。树木和野草遮盖了来时的路。
“儿子。”我大声喊。
“来啦!”儿子很不情愿地跟了过来。
我们碰到一个采山药的老汉,打听前面的路。
“有小孩不要走右边,右边小孩儿过不去,走左边翻过山头就有农家。”老汉头坐在陡峭的三坡上,头也不抬,不知在那儿干啥。我有点儿担心,他千万别滑下去。老人穿得破破烂烂的,悠闲地手里不知摆弄什么东西。
“你采的啥呀?爷爷。”儿子的精神头上来了,想过去看看。
“别去了,走吧,有农家啦!你不是饿了吗?”我催促道。
五分钟后,我们找到了大部队,他们又拐回来了。他们走得就是老人说得小孩儿过不去的路。我们仨又捡了个漏儿,真得!
其实左边的路也不好走,但是风景很好,我们在山泉边采了不少韭菜,又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