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有过写作的梦想?是否还在坚持?又能够坚持多久?
小时候特别畏惧写作文。每年寒暑假写日记的作业都是最后一天一气呵成的。在那个一个月都难得吃上几次西瓜的岁月里,我在日记里造就了我们家让人羡慕的吃西瓜场景:大西瓜,红彤彤的,还是沙瓤的。切成一牙一牙的。今天爸爸一牙,明天哥哥一牙,后天妈妈一牙,还有亲戚聚会吃西瓜、家庭团聚吃西瓜等等,一个西瓜吃了整整一个夏天。
中学时,开始了各种小心思,沉浸在忧郁与自怜的状态,每日奋笔疾书、长篇大论。对自己的自怜自抑、对他人的评头论足、对父母不满抱怨、对老师的指指点点......可是,这日记是要拿给老师检查的作业啊!好在,遇到了一位气量比较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评语至今都留在脑海里。
高中阶段的青春萌动,给生活又添加了几许色彩。《读者》、《青年文摘》、《少男少女》成了课堂之外解压的最好道具。通过《少男少女》结识外省的笔友,一周少不了三五篇信函,居然也有一部分收到了回应,甚至交往了将近三年,直到大学离家。
大学里,日记成了主流。每天的小练笔,着实帮了后来工作的大忙。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了咨询公司,各种各样的方案、报告、总结、文案、邮件,基本上都是信手拈来。
当生存填满了整个生活、当商务写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写日记这点爱好就被淹没了。几天前收拾旧物件翻出了大学时期的日记,各种洋洋洒洒、大志含胸,对现状的剖析、对未来的憧憬、对恋爱的期望、对友谊的定义......各种失落一并迸发了出来:我还是当年的我吗?我有多久没写日记了?今天如果再次提笔,我能写出什么样的内容?关键,开始后,我又能坚持多久?
有时候,生活还是需要一点冲动的。一千个想法,不如一个落地执行的操作,今早,下个决心下载了”简书“。就着“重启2020”的热潮,给自己一个助推。正想着是否能够坚持的时候,发现了“简书”居然还有日更营,真心为简书点个赞---太了解用户啦!
作为日更的第一篇,用“为什么加入简书”开始,待日后惰性产生的时候,提醒自己,持续坚持。主职礼仪与家庭教育培训的我,今天立下Flag,今后每日持续输出礼仪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文章,小练笔也罢、随笔也好、先干起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