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润饰了苏子绚烂人生——品评苏东坡生命中的女性
展读完冷成金教授的三卷本《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掩卷沉思,苏子瞻不论在什么样的生活境遇中都能够表现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从容,除了汲取儒释道思想的精粹以开解自我,一个重要的因素不能忽视,那就是他生命中几个重要女性为他默默的付出。从眉山走出之前的苏子和走出眉山以后的苏子,不同的生命角色,不同的人生际遇,一路走来,背后总是有女性在有柔弱的身体为他遮挡一面风雨。正是这样,苏子的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人生才丰盈绚烂。
简单罗列一下对苏子的生活、人生和仕途产生一定影响的女性,这几位可以作为代表:程氏——苏子的生母、莲姑——苏子的奶妈、王弗——苏子的结发妻子、王润之——苏子的续妻、小莲——苏子的红颜知己、王朝云——苏子的侍妾。在苏东坡不同的人生阶段,这些在他生命中占有特殊地位,堪称巾帼的女性,各自以自己独特心性和气质温暖着苏东坡,不管他顺逆穷达,始终不离不弃,尤其在他身处困厄时,她们更用女性特有的温情温暖着他、护佑着他。
没有走出眉山之前,苏母程氏扮演的是亦母亦师的双重角色。因苏老泉大部分时间四处游学、遍访贤达,与家人聚少离多,这样三个孩子——苏大妹、苏轼、苏辙的抚养、管束与教育的重任基本上都落在程氏和莲姑的身上。出身在大户人家的小姐,程氏没有成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毒害的牺牲品,而是熟读诗书、知书达理。正是有了这样的先期储备,她对三个孩子的教育才不单单停留在吃穿用度的物质满足上,而是对他们施以宽严相济的诗文教育。正是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启蒙和影响,才为他们打下坚实的底子、着染出厚重的人生底色。白居易能够独步中唐诗坛,白母功不可没;岳飞能够成为抗金英雄,离不开岳母“精忠报国”的教育;苏东坡能够继欧阳修之后成为北宋文坛的盟主,程氏含辛茹苦的引导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一个大家庭,里里外外的事情完全落在程氏的肩上,她也很难应对。莲姑,苏轼的乳母,也是苏家的佣人帮助程氏打理家务,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从苏轼的人生履历看,离开眉山莲姑就陪伴在苏轼身边,到京城、下凤翔......照顾苏家老老少少的饮食起居,用自己孱弱的肩膀竭尽所能地扛起生活的重担,一己之力尽可能减轻苏轼的后顾之忧,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处官务之中。作为苏家的“老奴”,莲姑完全把自己视为苏家的一份子。苏家面临困境,她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苏家一起共渡难关。也正是这份有难同当、有苦同吃的任劳任怨的博爱与担当,才博得苏家上上下下、老老小小的尊重与爱戴。在莲姑看来,自己只是苏家的一个下人,所以她不事张扬,始终做着自己的事情,尽可能用自己的爱去温暖身边的人,用自己的善良去感化周围的人;在苏家人的眼中,莲姑是他们的保护伞,是他们遮风避雨的港湾,所以都对她给予最大尊重。一生默默付出,历经苦难,带着对生活的不舍、对苏家人的牵挂,莲姑面容慈祥地离开了让她为之操碎了心的世界。
两位长者用她们博大的胸怀与挚爱深情呵护关爱着苏家人。正是有了她们无私的付出,才让苏家子孙辈少去了很多劫难的冲击。新婚不久的苏子瞻跟随父亲一起前往京城参加科考,把新婚妻子王弗留在了家里。对新婚燕尔而言,这种“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煎熬是痛苦的。但是,家国天下思想对读书人人生价值的框定,他们不得不无奈地接受。身为儿媳,又是长房儿媳,王弗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伺候婆婆,里里外外的操持在婆婆的引导下默默无闻、不知疲倦地尽力做着。正是有了王弗与史云妯娌俩任劳任怨地操劳,三苏才能安心在皇城做自己的事情。程氏离世,王弗随夫赴任,担惊受怕、居无定所的生活程式随之开启。出生在诗书之家,王弗知书达理、深明大义,除了悉心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打理好里里外外的家务,就是在背后默默地温暖着丈夫,尽最大努力为丈夫排忧解难。作为传统的女性,王弗把相夫教子视为生活的全部,至于官场上的事情,她从来不过问,只是在丈夫遇到烦恼和苦闷时,适时地为他出谋划策。
一个人在最脆弱的时候,能够得到温暖的呵护;一个人在最无助的时候,能够获得一双手的提携;一个人在最纠结的时候,能够获得及时的点醒,是莫大的幸福。王弗在苏东坡的生活与人生中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正是这份深情蜜意的浸润,所以在王弗离世之后,苏东坡仍然无法释怀。离世十年一场梦,成就了一首悼亡诗的经典——《江城子.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做作的矫情,自然的表达,无须掩饰的倾诉。现实与梦境、过往与当下,虚实对接,在“字字读来皆是血”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一位真性情的男人对自己结发妻子深沉的爱和殷殷的思念。对王弗来说,从女人的角度审视,成为苏东坡的妻子多少带有一点悲情。之所以这样说,源于在封建社会,女子嫁到夫家,如果不是强势,她可以过着闲适无忧的生活,饮食起居无须自己过问,丫鬟婆子都会正点守时为自己准备好。可是,自嫁入苏家,王弗大部分的时光都是生活在操劳、牵挂和担忧中。嫁给大才子,在外人看来是何等的荣耀与幸福。可是,个中滋味,只有王弗自己清楚;对苏东坡来说,他能够娶王弗为妻,实乃人生的幸事。他少去白乐天遭受妻子喋喋不休唠叨的烦恼,没有陈慥妻子河东狮吼的惊惧,从政事回到生活,他可以尽情享受一份清静、一份天伦之乐的惬意。这些,没有王弗善解人意的悉心照料是不可能实现的。当然,这背后还有堪称苏东坡的红颜知己、精神伴侣的小莲的默默付出。
小莲是个苦命人,父亲是戍边的名将,因小人陷害被迫害致死,母女也受牵连被投入大牢。如果没有苏东坡协治凤翔,她和母亲有可能会老死监狱。苏东坡据实查证,母女俩终于平冤昭雪。因为母女二人举目无亲,出狱后只能寄居在苏东坡的家里。因为是将门之女,自幼也饱读诗书,良好的成长环境、经史子集的涵养加上聪慧的大脑,秀外慧中的小莲生活在正常的环境中,她懂事明理、善解人意的天性就有了尽情释放的土壤;而在监狱里非人生活的劫难,使她对官场、对世情和人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这种理性与理智远远超出她幼小的年龄。正是如此,陪伴在苏东坡身边的小莲在他遇到烦恼和苦闷时,她都会给苏东坡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和意见。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经过小莲不经意的点拨,苏东坡就会拨开云雾见青天。经年累月,苏东坡把小莲看作是最懂自己的人。
也许真的是造化弄人,因为小莲的父亲与苏东坡的父亲关系过密,所以两位老人就有了结为亲家之约——小莲与苏东坡的婚约。按照旧时的礼俗,儿女婚姻是大事。也许正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思想的影响,当知道了两个人之间有婚约之后,苏东坡在小莲心目中的位置就悄然发生了改变。在小莲的心目中,之前的苏东坡是一个大才子,是一位尽己所能温暖周围人的善人,所以对他投注更多的是敬仰,现在增加了一份爱慕。不过,这份情愫只能深埋在内心深处,因为每当面对王弗时,她只能理智地克制自己,而且也深知自己与苏东坡是有缘无分。如何消解这份苦恼与纠结,只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苏东坡分担忧愁、排解烦恼,直至香飘玉粉;而在苏东坡的心目中,小莲的位置从某种程度上已经超出王弗,在某些方面他已经把她视为生命中的精神伴侣。之所以把她放到精神的层面,源于他对结发妻子王弗的深情无人可代。患难见真情,从眉山到京城,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王弗以自己孱弱的肩膀为丈夫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再苦再累,毫无怨言。
从一定意义上看,王弗与小莲结合在一起构成了苏东坡渴求的人生的另一半。当然,这个理想型的伴侣更多是超出世俗的。很显然,这个愿望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在王弗离世之后,围绕苏东坡的再婚引起政治的争斗。面对这场纷争,苏东坡迫于无奈只好把王润之娶进家门。不论从才学、胸襟,还是从明理、待物,王润之都无法与她的堂姐王弗相比。尽管恪尽职守,尽心尽力操持家务,但是心胸偏狭,猜忌心重,在生活艰难时时常抱怨,尤其对小莲更是冷眼相待。据实而论,苏东坡是看不起自己的继室的。但是,既以结为夫妻,也只能无奈地接受。对于王润之的小心眼、胡搅蛮缠,苏东坡只有在迫不得已时加以斥责。生活不仅仅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纷纷扰扰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各种关系。一次次生活劫难的磨砺,王润之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俗陋和短视。在丈夫和小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她不断地改变,渐渐变得识大体顾大局。在弥留之际,她把王朝云的双手交在了苏东坡的手中。一个普通的女子,进入苏门,除了有好听的名声——大文豪的妻子,仅存的只有陪伴丈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担惊受怕,历尽艰辛,值得敬佩,更值得可怜。
王润之的离世,小莲在过度劳累中撒手人寰,这对苏东坡的打击是很大的。在情感最脆弱的时候,王朝云用女性的善解人意和温柔体贴温暖了苏东坡。十岁进入苏家,经过莲姑、小莲、王润之的引导教育,再有苏东坡耳濡目染的影响,朝云渐渐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身上带有几分仙佛气的大姑娘。失去双亲的她,被苏家收养,朝云已经把苏家看作自己的家。自进入苏家,她尽其所能地为苏家做着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目睹苏东坡经历的劫难,跟随苏家行走在外放的路上,世风俗雨的涤荡,让她过早地体验了世情宦途的艰险。正是耳闻目睹并亲历了,所以她倍加珍惜与苏家的这份情。帮助王润之打理里里外外的事情,尽量减轻苏东坡为的家庭分神劳思;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为苏东坡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往往是恰逢其时,所以苏东坡才多次发出“知我者朝云也”的感慨。天妒好人,年轻的朝云因染热毒带着不舍,驾鹤云游蓬莱。朝云好佛,性高洁,如出水芙蓉,是苏东坡后半生当之无愧的精神伴侣。当品读苏东坡专为朝云写的挽联,可见她在苏东坡生命中占有的位置:“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便思卿。”
回望苏东坡六十六载的人生命途,“二母二妻一妾一知己”成为他一次次从泥淖中突围,战胜劫难最为重要的生命组成部分。从少年得志到宦海历劫,从患得患失到淡定从容,一路行走一路修行,这其间总有生命的另一半不离不弃。正是有了她们的相依相伴,才让苏东坡的旅途不孤单;也正是有了她们默默的相守映照,才让苏东坡的人生变得更为绚丽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