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关键词:放下
最大的放下是放下了对教育的纠结。这几年的时间都在两种教育之间摇摆,心似乎被巨大的石头压着,一再用头脑让自己放下,但最终无果—越排斥越严重,也曾反观自身,去梳理自己的焦虑、高期待、自恋、自卑、不接纳等一系列症状,但你知道吗?头脑中的道理很多时候真的只会让制造更多的障碍,障碍是什么呢?我都知道啊,为什么我还放不下?随之开始自我否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里。
假期里的一次行动,让我看清了自己的执念。当孩子在新教育的夏令营排斥时,当老师没有能力给他做调整时,当老师让我接他回来时,当我狼狈地走在济南街头时,我真实的看见了自己的自恋。那时候只想恶狠狠的对自己说一句:别太自恋了!You are nobody!与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人相比,你不比谁高尚。别飘着了,落地吧!
竟然就这么近距离接触了新教育,依旧不排斥它,但进来了更多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又多了一份对于自己与孩子的认知。放下了托付心态,放下了内耗,不再像一只迷路的老鼠一样在自己思维的迷宫里打转。更真切的体悟到一切都需回归自己。内观自己几个字说了无数遍,但每一层认知,每一个信念的破灭,都需要体悟到了才真正成为自己的。
感恩夏天的这份遇见!感恩儿子这面照妖镜!
第二个词:充实
终于放假了,终于可以好好上上课,尝试做做助教了。7月份的很多时间在平台度过。各种或长或短的沙龙我几乎都到了。243的父母智慧也是我做助教的第一次,有些许的紧张,但内在又像有一潭波平如镜的湖水,安定的很,真是很奇怪。几天全然的在课程里,透过别人,透过与别人的互动一点点觉知着自己。对于系统,对于自我价值都有了更深的感觉。
在利民与丽萍导师一天的律动花开中,自然而然成为一个孩子,在那个场域里与一群孩子玩乐,感受着震撼、感动与心疼。这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教育!孩子身上有这么旺盛的力量,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我作为家长,如果不学习,别说支持,陪伴他们成长都成困难吧?
8月开始旅行,引导孩子自己做准备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孩子身上本有的能力。当我成为白痴时,儿子就智慧了。
8月中下旬,开始沉淀,读书,聊天,回家看父母,带孩儿们读书会等等。
第三个词:细节
很久很久以前,对于课程,我会有很多期待。我期待我做某个环节得做到什么程度,期待自己像别人一样发生某样反映,或者期待自己能在某个问题上瞬间通透。由于这种强大的头脑层面的期待,我前期的一些课程根本没走心,因为已经给自己设好标准了,那时候也无心可言,甚至不知道自己没有心,都是脑在发挥作用。所以有时我说:我是爬的比较慢的那个人。
而走过一些路之后,内在越来越满了,越来越放下,接纳了之后。这个假期慢慢体味到了在课程中奇迹会有,但不会那么多。真正让自己成长的是带着觉知,在生活的每一个场景中,去敏锐得抓住那些如蛛丝一般的细节,然后抽丝剥茧地内观自己。哪怕是一句看似无关痛痒的话,一个微波荡漾的小情绪,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不起眼的小动作,都很有可能牵出一个大故事,一个经年的模式,或者一份深埋心底的痛苦。心理学之所以美妙,自我成长之所以美妙,真的有点像福尔摩斯探案一般,细节处埋藏真理。当我有了一些细微的体悟,有时心会豁然打开,如同断舍离后的房间一样敞亮。而如果这份体悟能扩展到生命中的其他领域,好的改变就会发生并巩固下来。
感恩一路走来相陪伴相支持的N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