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版《白鹿原》的结局再一次神化了白嘉轩,我不觉得这个结局比起原著好,却喜欢白嘉轩教训白孝文的一句台词:“活给谁看哩?”
听着并不深邃,却包含着最朴素最经典的人生哲理,忍不住自己也念叨:“活给谁看哩?”
念叨着,念叨着想起了莫言笔下的《野骡子》,野骡子不是一头骠悍无人豢养的牲口,是个女人,是个开小酒馆会煮肉的漂亮、风情的女人。野骡子拐走了勤俭持家,量入为出,只知道攒钱置地盖房的老中农女儿杨玉珍的男人罗通,一个出身流氓无产积极,奉行及时行乐的男人。
罗通被野骡子拐走后,杨玉珍的生活发生了改变,由对罗通的争吵转变成了用各种恶毒的语言咒骂野骡子。同时,杨玉珍也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要盖大瓦房,要过的比罗通在时好。
杨玉珍带着罗小通开始了五年不沾荤腥的生活,用罗小通的话说就是嘴不进,肛不出。只把小通馋到在村口的大树下哭。小通一发牢骚,就会引来杨玉珍的一顿大骂,先骂小通那个没良心的爹,再表她的人生信仰:咱要干出个样子,让你那爹看看,也要让村里人看看,没有他咱要比有他过得好。最后陈述她的人生目的:她这样节俭完全是为了儿子,为儿盖房,为儿买车,为儿娶媳妇。
罗通走后的杨玉珍,成了老兰卖给她的那辆旧手扶拖拉机,顶着硬冷的壳子,揣着呼呼直喘的心,不停的跑,不停的跑。
杨玉珍偶尔也会想起自己是个女人,在一次大骂过罗通后,眼泪汪汪的问儿子:“小通,你说实话,到底是娘漂亮还是野骡子漂亮?”
小通说:“当然是娘漂亮了。“
“既然是娘漂亮,你爹为什么去找野骡子呢?“
“野骡子大姑家天天煮肉,我爹闻着肉味就去了。”
小通这么说很多人都会哑然失笑吧,这是什么狗屁理由,大概是小孩子想吃肉想疯了吧。我却觉得这应该就是罗通私奔的原因。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里都渗透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一餐饭的不合就可以老死不相往来,比如:《人来人往》里的康伟业和林珠,爱的那么死去活来的两个人因为中餐西餐的问题分了。所以不可低估野骡子爱煮肉这一生活习惯对爱吃肉罗通的吸引。用时髦的话说,这叫三观合了。
“要是从现在起我天天煮肉,你爹还会闻着肉味回来吗?” “会了,会了。”
杨玉珍终究没有舍得去煮半毛钱的肉去试着吸引小通的爹回来,她冷静下来还是啃着冷饽饽去实现她的人生理想了:给儿子盖房,买车,娶媳妇,让个没良心的看看,没有他我们过得更好。
五年以后,罗通回来了,脸有些浮肿,耳朵上长满了冻疮,下巴生着黑白夹杂的胡须,头上粘着麦秸草,带着个小女孩头上也粘着麦秸草。不辨颜色的裤子,掉了纽扣油腻发亮的军大衣,这一切都彰显着罗通生活的窘迫。
杨玉珍一通大骂,抓破了罗通的脸,然后换上她最好看的衣裳,呼喊儿子去下馆子,她要让罗通看看她过的好。
杨玉珍提着从馆子里买来的,罗通最稀罕的猪头肉站在家门口,罗通却已经在通往火车站的路上了。
没有了观众,杨玉珍内心坚强的堡垒如在地基里注够水般坍塌了,没了根基,不复重建。
活给谁看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