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0月15日,是《用阿德勒心理学赋能生命角色》系列微课的第四节,由侯磊老师带来的《阿德勒解读亲子关系》。
侯老师先分享了自己的例子,别人都说她的孩子听话,而她自己却不希望养出“听话”的孩子。听话有两种,一种是天性被压抑,缺爱所以以讨好的方式换取关注和爱;另一种是从小就被爱,充满爱,内心充满有力量,不需要通过叛逆来显示自己的力量。我自己是理智国的国民,但似乎讨好国也挺适合我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自己的经历吧。现在比较听不得“听话”二字,估计也和这个有关。先看见再改变,觉察后才能修正。
从我们自己身上就能体会到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阿德勒说,童年的最初5年就已经建立了一个人独特且固定的行为模式,个人对童年生活的阐释决定了其生活态度,而这段年龄受到的待遇主要取决于父母的养育方式。通过觉察,从我们自己身上很容易就能发现一些行为模式在反复出现,对我们自己造成或好或不好的影响。
对于我们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足够的爱,让孩子内心充满爱。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我想应该找出他的行为模式,帮助他作出改变。我们都没学过怎么当父母,很多东西都是从我们的父母处学到的。难道我们小时候受过怎样的对待,就要让我们的孩子再经历一次?再重复我们的道路?我觉得不是的,我们应该且只能通过持续学习,通过学习阿德勒心理学、学习正面管教,学会与孩子的相处之道,让孩子内心充满爱,学会合作之道,为他们的幸福人生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也有助于我们自我觉察、了解自己。我觉得由于自身还没得到很好的疗愈,所以难免由于孩子或者他人的行为触动到自己的痛处,激起自己固化行为模式的反应。只有滋养好内心的小孩,心态才能平和下来,才能更好地对待自己的孩子。
阿德勒微课分享#4《阿德勒解读亲子关系》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最近热播宫斗剧《延禧攻略》跌宕起伏的剧情让所有网友欲罢不能,获得了一致好评。大家对于于正之前的作品的印象都还停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