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想生老师鄂尔多斯线下会3

第三天

喝水、吃饭、休息,点点滴滴,只要你是知行合一,就走在良知光明的路上,走向吾性自足。

吾性自足,表现在方方面面。

人与人的各种竞争游戏,胜负看谁的心动与不动。只有致良知,把人欲一点点去掉,心渐渐不动,而非硬不动,是去掉人欲后的自然状态。




阳明先生在江西招募义兵时,也不知是否有人响应。他只尊崇内心,看行动是否符合道义,结果不是他考虑的。零期待。“只从一念入微处,自然自察,一些著不得防检,一毫容不得放纵。而我无与焉”。(其他书)

勿助勿忘,不要用意念,小我、头脑不参予,无我。触机神变,天人合一,知行合一。



真心真情为他人、为国家,不必耿直,知行合一地去劝谏。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知行合一。若有一毫激作之心,被诬陷、被指责,即被激怒,生起情绪,此身已成齑粉。

面对对手、竞争,知行合一。


不居功,功成身退。一切功绩是良知所为,非小我而成。


圣人是如何成的?心纯是天理,非知识才能。

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

老子言:能婴儿乎?婴儿是最接近道的状态,良知光明,无人欲。



学习的首务是谋生?求工作。错,误人。致良知,谋生是很客易的。谋生只是致良知的附带、副产品。讲学不能以盈利之心,有私心。做事只是知行合一、开心,定合理价格,自然有收益。

学习不以治生为目的,应以致良知为首务。让上孩子良知越来越光明。

心体无累,行行可出圣贤,只看发心。


随才成就。

机会、天赋才华,从小蒙以养正,致良知。君子不会受任何框架所限。


自然而致知者,圣人,如六祖;勉然而致之者,贤人,大部分修行人为如此。自蔽自昧不肯致之者,愚昧者,乌云特别浓厚,阳光难以穿越。但本性与圣人无异。


念念致良知。心动就格物,感觉好就知行合一

六,立志勤学

立致良知之学,学致良知。

读书第一等志为做圣贤。


善养浩然之气。念念存天理,致良知,即是立志。立个必为圣人之志。



很多人不愿去面对过去的痛,格物难。

你是什么心,就是什么理.已见此一层,却恐好易恶难。


不容易,但不要错失这点滴骨血。致良知,是做了人类能做的最伟大的事。

不是没有渴望,不是禁锢自己。区分天理和人欲。

事上练。

196.有一属官因久听讲先生之学,曰:“此学甚好,只是簿书讼狱繁难,不得为学。”

先生闻之,曰:“我何尝教尔离了簿书讼狱,悬空去讲学?尔既有官司之事,便从官司的事上为学,才是真格物。如问一词讼,不可因其应对无状,起个怒心;不可因他言语圆转,生个喜心;不可恶其嘱托,加意治之;不可因其请求,屈意从之;不可因自己事务烦冗,随意苟且断之;不可因旁人谮毁罗织,随人意思处之;这许多意思皆私,只尔自知,须精细省察克治,惟恐此心有一毫偏倚,枉人是非,这便是格物致知。簿书讼狱之间,无非实学。若离了事物为学,却是着空。”

~《传习录》


正面情绪,负面情绪都不对,都需觉照。



如何读书、学习?笃信良知,觉察。有强记心,格物;有欲速心,格物;夸多斗糜心,均克去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230811-13 第一天 1.圣人之道,吾性自足。非由经验而来,非外在习得而来。 智慧怎么能生发?定,如如不...
    知行合一的文文阅读 4,937评论 0 3
  • 第二天 善养自己的浩然正气。 做事心存正念、正知,就什么都不怕。轻轻松松,知道怎么做,命就不会差。 一辈子正念正知...
    知行合一的文文阅读 2,865评论 0 0
  • 转发同学的分享:三天的线下课圆满结束了。这是第N次参加线下课。也是第一次从头听到尾而大部分都听懂的一次。从三年前开...
    君子333阅读 3,126评论 0 2
  • 郑州线下研讨会2023年4月7--9号目录: 1.圣人之道 2.心即理也 3.格物致知 4.知行合一 5.吾性自足...
    君子333阅读 4,724评论 0 6
  •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一一王阳明 性一而已,自其形体也谓之天,主宰也谓之帝,流行也谓之命,赋于人...
    1806a58340a1阅读 9,42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