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和啵啵分开时,我就在看这本书了,给了我很多去理解她,去爱,去反思的勇气。现在贴上来。
第一夜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因为,心理创伤不存在。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 小学的时候,我爸妈吵架很凶,我害怕,不想他们吵架,就去给他们打印了一份“夫妻吵架如何沟通”之类的东西,递给他们。之后的人生,我选择了去相信沟通是重要的,会沟通的婚姻才能好好的。
• 我因为她的行为,选择了去相信以后不管是和她还是和其他女生在一起,那个她都会再次在爱情的低谷,接受她人的好。
大家都是在为了某种“目的”活着。
• 我如果选择去相信幸福,就会大胆地去相信,去学习,去努力;反之,就会整日处于抱怨之中。
• 我曾经选择去相信我现在很忙,我要封闭自己,要一刻不停才能完成这件事。如果我把精力分配到其他事情上,那么我就做不好这件事了。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你感觉讲道理太麻烦,所以想用更加快捷的方式使并不抵抗的对方屈服。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达成目的的“手段”而已。
• 我的愤怒不是忍不住,而是想通过大发雷霆来震慑犯错的人,进而使他们认真听自己的话。其实,即使我不大声呵斥而是讲道理,他们也应该也会采取一些应有的措施,甚至还有可能有更多。
• 愤怒的确是一瞬间的感情。但是,当我在吵架的时候,有外卖电话,意识到这一点,语气变成了礼貌。
弗洛伊德说错了。如果你说“人是无法抵抗感情的存在”,那我就要坚决地否定这种观点了。“人不受感情支配”,进而“人不受过去支配”。问题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如何诠释”。以精神创伤说为代表的弗洛伊德式的原因论是变相的决定论。“人是可以改变的”。
人并不受过去的原因所左右,而是朝着自己定下的目标前进,这就是哲人的主张。
• 我还是会遇到这样的人,我自己也不会改变,迁就,低谷,被抛弃。
• 这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是我现在成长改变的一个机遇。
• 我过去因为种种原因没法健身,我的身体不会强壮了。
• 我过去怎样无所谓,我要变得强壮了。
改变的第一步是理解。你想“变成别人”吗?你一味关注“被给予了什么”,应该关注“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 被给予:身材外貌,原生家庭,国家,人种,接收的文化,性别,等等。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而不是生来就不幸。你选择了“不幸”,是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保持现状更加轻松,安心。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 我长得不好看,还是中国人,所以在美国不会有人想和我做朋友。我觉得这些“不幸”对我来说是一种“善”,我就封闭自己就是了。
• 因为吵架激烈,人们总觉得沟通/谈恋爱太麻烦,不愿意去沟通。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首先要有“摒弃现在的生活方式(世界观)”的决心。活在“如果怎样怎样”之类的假设中,就根本无法改变。
• 只要有时间,我也可以变强壮,所以我不去运动,其实是不愿意面对变强壮需要很长时间的现实。
• 只要我想,我也可以规律生活吃早饭。
应该去做。却在心中扯出各种“不能做的理由”,你难道不认为这是一种很痛苦的方式吗?
你依然是“你”,只要重新选择生活方式就可以了。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人生,决定于此时此刻。
第二夜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讨厌自己?因为你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为了达到不要喜欢自己的目的,所以你才只看缺点而不看优点。
• 我长得不好看,内向封闭,还是中国人,所以在美国不会有人想和我做朋友。
脸红恐惧症:因为她自己需要脸红这一症状。对她来说,最害怕的事是被自己喜欢的男孩拒绝,失恋带来的打击和自我否定。活在幻想之中。
• 害怕被美国/印度人看扁,冷淡对待,所以不去参加他们的会议。
• 用“之所以不能交往是因为我是中国人”这样的想法来自我逃避。
要靠“脸红恐惧症”才能让自己接受对自我或社会不满以及不顺利的人生。我所能做的就是首先让其接受“现在的自己”,树立起向前迈进的勇气,即,“鼓励”。
为什么讨厌自己?因为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你的“目的”是 “避免在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 与其和他们交朋友,可能只有几个人可以交朋友,听他们听不懂的英文,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
• 害怕女朋友再次因为自己不好,和别人在一起,不敢恋爱。
但是,我们要想体会孤独也需要有他人的存在。人的烦恼皆来源于人际关系,所谓的“内部烦恼”根本不存在。
问题在于我如何看待所谓的缺陷以及赋予它什么样的价值。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可以用自己的手去选择。
• 换种角度看,钻石只是石块而已。价值是一种常识(共同感觉),追溯到人际关系上。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自卑感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首先,认识作为一种无力的存在活着,人希望摆脱它,继而有了普遍的欲求,即“追求优越性”。对于无法达成理想的自己,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只要处理得当,可以成为努力成长的催化剂。
自卑感,不是自卑情结。“外部因果律”: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
• 因为不是高富帅,所以无法幸福。
• 自己之所以始终无法结婚,是因为小时候父母吵架离婚的缘故。
• 公寓没有健身房,我没有人陪伴,失恋,所以我无法早起吃早饭,无法好好生活。
自卑情结可能发展成“优越情结”(自大)。“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陷入自卑情结后,进一步通过“如果**自己也能成功。真正的我其实非常优秀”。没有勇气通过努力和成长之类的健全手段去改变,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中。“权势张扬”:把“我”和权势结合,显得“我”很优秀。
• 如果我也英语讲的很好就能融入。
通过把自卑感尖锐化来实现异常优越感的模式:夸耀不幸。想要借助不幸来显示“特别”,压住别人,这样,周围的人都会小心翼翼对待我吧。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那人就会永远需要不幸。“弱势具有特权”。
• 你理解不了不会讲英语的烦恼的。
• 我都3点才睡了,你还要这样子说我不关心你。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后面的几章,目前我不是那么需要,还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