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这本书放入购物车中,准备下单购买,突然想到,我的书架上好像有这本书。兴奋之余,奔向书架,找到了这本被我遗忘的书,兴致勃勃的捧读起来,谁知道,一发不可收拾,竟有些废寝忘食的贪婪的读完此书。读过之后,直呼过瘾。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成功所需具备的因素,不要误会,这并不是一本成功学励志读物。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是《华盛顿邮报》商务科学专栏作家,《纽约客》杂志专职作家,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作者冷静而又现实的分析了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物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那么,在我展开这本书的画卷之前,请先回答我一个问题:“你认为如比尔.盖茨及乔布斯之类的人物为何能够成功?为什么同样是人,有的人可以从底层扶摇直上,而有的人却寥寥一生?”你绞尽脑汁想到的因素有哪些?
你有可能像我一样,在读此书之前,可以想到的因素有:努力程度,家庭背景,性格特征,差不多也就这些了,对吧?我还能更多的想到的是:天时地利人和,但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泛泛的空谈谁都会,但像作者这样细心研究的,却很难能可贵。
作者在全书用9章来阐述了9个成功所需具备的因素:
1、出生时间
2、努力刻意练习时长
3、想象力
4、家庭背景
5、家族史
6、文化传承
7、文化背景
8、种族
9、学习时长
文章的故事都很精彩,也很值得深思。那么,下面,我将简明扼要的介绍下书中的观点,以及给我自己带来的启示。
1、出生时间
大概没有谁可以主动选择自己的出生时间,但你的出生时间的确意味着什么。书中举了个典型的例子——加拿大优秀冰球运动员的出生日期,几乎都集中在1-3月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巧合?分析原因原来是运动员的选拔日期是以每年的1月1日为分界点,在由小到大的生长过程中,生在年初的孩子的智力及体能都较年末的孩子占有优势,所以在选拔的时候容易胜出,胜出后又会得到特别训练,进而便一路顺风顺水,直至职业生涯顶峰。作者管这叫做“马太效应”:“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有可能更多家长会想,无论孩子在幼儿园有着怎样的劣势,这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很快消失。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年龄大几个月而显现的微弱优势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积累,最终引导孩子走向成功或不成功,自信或不自信的轨道中,其影响会延伸许多年。”
启示:目前,我所能想到的是,在我国,新学期的入学日期是每年的9月1日,那么出生在9月1日之后出生的孩子要推迟一年入学,这个推迟在时间的延误上是劣势,但在与次年9月1日出生之前的孩子比较,在智力及体能上都会显现出优势,而这种优势,可能会延伸的到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
2、努力刻意练习时长
大家也许都听说过10000小时法则,一项技艺从生涩到熟练大约需要经历10000小时的锤炼。书中举例了比尔.盖茨和乔布斯等电脑奇才的例子,他们都是在青年时期不舍昼夜的执迷于自己的爱好,刚好他们在该领域钻研10000小时后,他们恰好的年龄又使得他们赶上了时代的步伐,得以在计算机领域中驰骋出一片天地。
“那些获得特殊机遇眷顾的人们总能努力工作,并胜任使命;与机遇相伴的人总能取得非常的成就。他们的成功并不仅仅是自己努力的成果,更是独特的成长环境促成的结果。”
启示:这里让我的思考是:普通人之所以普通,可以想象成是在其生命早期并没有锁定目标,刻意练习。有的家长处于望子成龙的心态也好,迫使孩子练习一些技能,但可能这些技能在孩子长大成人后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口味,或者孩子本意一直并非愿意,也就从始至终没有全情投入。
3、想象力
这个词可能有些抽象,但事实证明想象力是比智商更为重要的可以促成成功的因素。书中举的例子是“特曼人”,那些被研究的具有超级智商的人,并没有在自己人生成功,或者为社会带来价值及贡献上取得与其智商正相关的有力证明。
“既然智力因素仅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作用,那么超越这一程度,智力发挥不了作用的时候,另外一些因素就开始发挥作用了,如:丰富的想象力。”
关于想象力,书中有个关于“砖块用途测试”的举例,很有意思,特别考验人的发散性思维。
启示:就我自身经历而言,我并非智商高的人。但我确抓住了中考,高考两次时机超常发挥,有幸进入好的高中和大学,我不得不承认这对我的人生有很大的改变和影响。我也验证了一个事实,就是:当走入一群较高智商的人群中不要畏惧,因为你可以以最后一名的身份进去,也可以超越起点走出来。
4、家庭背景
书中提及的家庭教育方式因富裕程度而分立,家庭富裕的父母教育孩子是一种方式,家境贫寒的父母对待孩子则是另一种方式。
“家境富裕的父母总是让孩子一刻也不能闲着,让孩子穿梭于各项活动之间,并听取孩子对老师、教练或是队友的评价。”
“蓝领父母们认为孩子们的活动是成人世界之外的活动,无足轻重。”
“中产阶级父母总是和孩子商量事情,晓之以理,他们不会硬性下达命令。他们希望孩子与他们顶嘴,和他们讨价还价,并站在成人的角度问他们问题。孩子如果在学校表现不佳,富裕家庭的父母会责备老师,他们总站在孩子这一边。作为对照,贫困家庭的家长总是震慑于权威,行事消极,停滞不前。”
中产阶级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风格为“协同培养(concerted cultivation)”——倾向于“发掘孩子的天分,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技能”。中产阶级孩子最终形成了“权利”意识:即有权提出自己的特殊要求,有权参与制度互动。在各种情境中更加自如,愿意分享信息,并希望赢得别人的关注……通过互动来满足自己的偏好是中产阶级子女的一贯做法。
低收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策略为“自然成长(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这些家长只把抚养子女成人看作自己的责任,而把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看作孩子自己的事儿。劳动阶层家庭孩子的性格被认为是“疏离,疑虑和有强迫症”。无论在什么环境下,他们都不知道如何为达到良好愿望“制定策略(customize)”
启示:这一点对我的警醒最为深刻,家庭背景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如此的深刻,决定着这个孩子的认知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同等智力水平的孩子,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其面对社会、面对人的反应是完全不一样的。家庭是孩子自信的出发点。
5、家族史
“能赚多少钱并不是使我们快乐的最终源泉,使我们快乐的源泉是这份工作在多大程度上能让我们实现自我。做一份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自主性、复合性、付出与回报关联性的最佳组合,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比金钱更重要。在从事有意义工作的家庭中,成长中的孩子们获益最大。”
启示:书中讲述了犹太人移民美国后,是如何从手工艺人,经历三代人的不懈奋斗而走入美国社会的上层。家族奋斗精神的累积对于个人成长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别说,我现在吃穿不愁,我不屑于奋斗终生,你的一时贪求安逸,影响的不只你自己,是整个家族的发展,是你的下一代的进取状态。
6、文化传承
“文化传承是事件背后更强大的力量,它植入人性,影响长存。”书中举例了小镇哈伦的家族仇杀案例,以表明作为游牧民族后代是如何在维护自身权益时所倾向于采取武力解决问题。后面谈及了农耕民族更注重以和为贵,寻求协同发展。
启示:原来每个人在一出生,自己血液中所流淌的因素就已注定了我们后天将成长成什么样的人,我们在社会中习得隐忍,克制,但也无法彻底清除我们先天易怒、好胜的基因。
7、文化背景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与别人截然不同的个性。但与此同时,我们的个性也延续了我们从成长环境所养成的特定倾向、习惯和条件反射,而不同的文化特性的区别又格外明显。我们取得事业成功的能力与我们的文化背景紧密相连。”书中举了大韩航空曾经多次飞机失事的例子。此处涉及到了一个新的思考维度“权力距离指数(Power Distance Index,缩写为PDI)”。案例中韩国文化中对于敬语的使用之多的文化现象,以及不敢直接挑战权威的实际情况,使其在紧急情况下仍旧保持使用暗示等并不直接了当的语言,造成最终的事故。
启示:有时候,你的性格取决于你生长的家庭环境的小背景,也更加取决于你所在大环境对于你的影响。职业选择的时候,应该利用自己文化背景方面的优势寻求发展,若可以克服自己的劣势,方可考虑有挑战性的职业。
8、种族
“在数学学习方面,亚洲人具有某种‘内在’的优势,这种‘内在’优势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优势。亚洲语言的数字系统含义清晰。”
“中国人的一些说法体现了中国人的信条:刻苦努力,未雨绸缪,自我襄助,与他人合作终究会得到报偿。努力工作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共性,而稻田中产生的文明的精华是:通过努力工作,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贫穷中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
启示:看来在作者的眼里,亚洲人,更具体到中国人的勤奋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而这种基因已深植我们的血液当中,就像犹太人在夹缝中生存,以手艺技能谋生,保持的进取精神一样。
9、学习时长
如果说比尔.盖茨及乔布斯是具备先天的环境优势而有机会投入自己为之狂热的计算机学科,累计10000小时获取时机上的优势。那么对于贫困的孩子来说,他们在被动的接受延长学习时长后,是否也能取得相应效果?书中举例KIPP学园的故事,展现了穷人家孩子在接受更长时间学习机会的时候所取得的成就。富裕家庭孩子与贫穷家庭孩子的差距主要是在非在校时间内形成的。富裕家庭的父母按照“协同培养”的原则教育孩子,带他去博物馆,在各类辅导课程中报名,参加学校的夏令营。孩子在家有很多书可以看,所以他不会觉得无聊。他的父母视孩子充分接触社会为己任。
启示:如果我们不具备先天的优势,在后天的努力中,我们加以雕琢,努力延长学习时长,开展视野,是否也会改变命运?不能完全肯定,但至少可以好一些,不是吗?
成功不是随机事件。成功是由一系列可预知的、强而有力的优势环境和机遇构成。成功所依赖的优势积累模式:何时何地出生,父母如何营生,成长环境如何,从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传统和行为模式,民族特有文化。除个人努力以外,我们所处的文化、历史和外部环境对我们能否成功具有决定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