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观课议课的主要实践路径》一章,明确了观课议课可以帮助授课教师走向课后反思和深度研究的观点,以及观课议课行动研究的清晰流程。一、走向对话和深度研究的课后反思在观课议课时,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有助于观课教师进行价值澄清。在多人的追问、对话和自我求索中,观课教师进入到深度研究的层面。1.问题链助力价值澄清任何一堂课,总有一些经验可以学习和分享。授课教师在分享经验之后,主持人追问“您认为自己做得好的依据是什么”“您认为自己做了什么才收到这么好的效果?”“这是不是您课前预设的?”“您认为可以坚持和实践的东西是什么?”任何一堂课,也总有一些不足可以优化和建设。授课教师在反思问题之后,主持人追问“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我们还需要继续研究哪些问题?”“我们需要改变和调整的东西是什么?”无论是经验还是不足,都可以通过问句来做有理有据的分析和反思。2.证据链有助于深度思维在议课的问答中,授课教师要基于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证据,真诚的有理有据地进行反思。证据链来自于学生的状态、学习方法、学习的收获和进步,这是以学论教。3.对话碰撞有助于可靠的研究在观课议课中,授课教师回答相关提问后,其他参与者可以分享自己有关这一问题的经验和想法。在多人的经验和观察中,不断地进行新经验的重建,对经验的反思,完成更为可靠的研究。二、案例研究的实践路径与方法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有两个关键词,一是问题,二是现场。观课议课抓住这两个关键词,提炼出两种路径和研究模型,一条是从现场到问题的案例研究,另一条是从问题到现场的行动研究。1.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是蕴涵教学疑难问题,能提供教学启示的教学故事。教师的研究,要从教学案例上升到理论层面,从具体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中跳出来,研究教育的疑难问题,把握更好的教育实践方法、原则和伦理。观课议课的案例研究包括观课时选取、组织有讨论价值的教学案例和议课时讨论和分析的案例。2.在观课中组织案例观课要指向教师专业发展,就必须选取典型案例来观。典型案例要有研究和讨论的意义,问题的解决思路具有开放性,还要包含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丰富课堂信息。优秀的观课教师,拥有一双慧眼,能发现有讨论意义的现象和问题,能组织和描述好真实的故事,保持故事的完整性和生动性,还能提出让参与者感兴趣、愿意讨论的问题,指向教师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使观课收益最大化。3.在议课中研究案例议课时,要讨论和研究案例中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的可能性,还要研究案例中的疑难问题和启示,通过案例获得更多的解决可能性,能重建教学。案例讨论的流程有五步:第一步,观课教师描述自己感到困惑的教学故事,同时提出针对课堂现象梳理出的值得讨论的问题;第二步,参与者听取授课教师讲述自己的理解和思考;第三步,提出问题的教师发表意见和看法;第四步,所有参与者围绕教学故事和前面已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质询、讨论和交流,以达成对困惑和问题的理解;第五步,所有参与者总结案例研究的问题,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对解决问题达成的公式,以及需要继续讨论的问题,形成带得走的东西。4.案例研究的取向案例研究的取向分为三种案例。第一种是效果理想的案例。从案例中得到启示,发现达成理想效果的手段和方法,从中找到能为参与者所用的教学策略,通过从“个”到“类”、从“典型”到“一般”的研究和概括,解决好案例知识的“远迁移”及在更大范围内应用的问题。第二种是效果不理想的案例。研究目的是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进行教学重建。教学重建包括教学行为的重建,教学观念的重建和教学思维方式的重建。第三种是存有疑惑的教学案例。研究时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既理解当事人的教育行为,又要超越性地、批判性地认识当事人的教育教学行为。三、观课议课的行动研究路径与方法观课议课的另一种路径是从问题到现场的行动研究。在施良方教授描述的行动研究的循环过程基础上,观课议课建构了行动研究的流程:确定观课议课主题(问题)、寻找并论证实践变革的行动方案、开好观课议课的课前会议、定向观察、专题议课、研究小结、设计新一轮或新问题研究。1.发现和提炼观课议课主题的方法问题是行动研究的起点。发现和提炼问题的方法有:透过现象发现并提炼问题,借助自我反思找到问题,用批判的态度和理性的思考发现问题,在学习中变换角度,找出问题,在前人的基础上借力研究问题。2.寻找实践变革的行动方案行动研究是需要先提供行动方案的。拟定行动方案的路径有:从以往成功的经验中挖掘方案,从曾经的学习经历中寻找方案,从文献和资料中寻找方案,基于运用、基于实践中的行动需要进行学习和研究。3.从多个角度论证实践方案拟定方案后,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论证:变革的目的是否纯粹?原则是不是学生发展利益至上和优先?动机是对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利?如果用现有的理论和经验审视,变革的实践是否对学生有利而且可行?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有没有调控和纠偏的机制?方案的多角度论证,有利于行动方案更有操作性,更能达到预期效果。4.开好课前会议课前会议有两项任务:一是授课教师进行观课说明。授课教师要介绍教学背景,包括学生基础、学生状况、特殊学生的情况、目标任务等;介绍自己的教学创新;介绍本课的教学设想和将要展开的教学活动,提示重点观察的现象和时机。二是讨论观课议课的任务和方向。课前会议要对观课议课所研究的问题结构化和体系化,使其具有内在关联性和一致性;同时引导参与者在一定的框架下进行准备、观察和讨论,一增强观课议课的有效性。陈大伟教授以育才小学为例,分享了让观课议课成为行动研究的做法和经验,具体生动,通过反复的实践,转变了教师对培训的狭隘认识,让教师体会到“教学即研究、问题即专题、成长即成果”,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9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