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病从口入”本已司空见惯,但还是被最近的2组数据震惊到了:
一组来自《国际糖尿病联盟》的数据显示:凡是和吃有关的疾病,都是一路飙升,全球每11人中就有一位患糖尿病,中国人患糖尿病的人数超过1.14亿,其中有2/3是城市居民;
另外,《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报告也显示:“在我国,每5人中至少有1人处在“隐性饥饿”状态,而70%的慢性病来自于隐性饥饿“
数据说明,虽然物质丰富了,饮食水平提升了,但是还有很多人仍在遭受着隐形饥饿。“病从口入“背后的真相就是隐性饥饿!
简单来说,隐性饥饿就是肚子吃饱了,但是营养不均衡,体质下降了,发育变缓了。
无论是成长期的青少年,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的年轻人,还是身体状况欠佳的老年人都容易处于“隐性饥饿”的状态。
在我们的饮食中,有些食物能让我们食欲旺盛,越吃越多但营养越来越不均衡,这看似悖论,实际上背后的原因在于吃下去的不一定是营养;常见的肥胖就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也是营养不均衡的一种表现;
英国广播公司曾报道过一个案例:一个男孩从小学开始就喜欢吃薯片,炸薯条,白面包等食物,偶尔吃一两片火腿身体逐渐圆润,在他14岁的时候检查出严重贫血、营养素缺乏,但由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在他17岁的时候被诊断为永久性的失明;
还有些食物不能带来营养,反而还会带走营养。比如在日本很多人喜欢吃腌制的干鱼,干鱼中过多的钠可导致身体当中的钾流失,钾不足则身体就会出现严重的水肿等问题。
所以要补充足够的营养,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调整你的饮食结构,比“吃饱”更重要的是“吃好”。
吃的饱不等于吃的好!吃饱是无论吃什么,只要量足够,就可以吃饱。吃好不仅要有饱腹感,更要营养全面。
那怎么才能吃好呢?
首先吃的食物要多样化,膳食均衡,满足身体每日营养所需。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作为国民膳食小红书,是专业的营养指导书,书中有明确显示不同年龄段每日应摄入营养素的种类和含量,每天需要通过食物摄入40多种营养素,才能满足身体所需,这也就意味着,平均每天至少需要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
如果真的要做到全面营养、足量摄入,仅靠饮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是很难做到的。
拿我举例,退休了有充分的时间给自己和家人准备丰富的食材,但是每餐都要种类多样化比较难坚持;即使做到了食物种类多样化,食材的质量和烹调方式还会影响到营养的摄入;
如果家人有偏食,营养就更难保证了,以补钙为例:普通成年人想要补充每日 800mg 钙的足量标准摄入,需要喝够4杯牛奶或者25个鸡蛋或者40杯豆浆,才能保证每日所需钙元素的足量摄入。
所以我会适当的选择添加一些综合营养素及矿物质等作为营养补充随餐食用。坚持几年下来,全家人的健康状态一直保持的很好。
另外要“吃好”,还要避开常见的四大饮食不良习惯:
1、进食速度快狼吞虎咽
2、饮食不规律,在饥饿时进食
3、偏爱精加工的食物
4、用餐时一心多用,如边吃边看电视刷手机
以上四个不良用餐习惯影响我们的健康,建议每一餐时间不少于20分钟,细嚼慢咽专注享受美味,食不吃过量,三餐规律,可以在伸手可及之处准备一些干果,当饥饿感出现时适当补充热量。
面对“隐性饥饿”,一日三餐“吃好”是基础,营养补充剂是差缺补漏、锦上添花。
总之,吃错了就是“病从口入”,吃对了就能慢慢康复,最终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