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冷雨不停,寒风开始肆虐,那些总喜欢在屋后窜来窜去找食吃的小猫小狗们都忽然没了踪影,我便也就不再需要放些它们喜欢的吃食了。
开始入冬,虽说不用冬眠,大家也定是都去寻找并安于了更温暖的角落。
2
前几天和居委会的领导去走访村里精准扶贫的人家,一路上随微雨感慨万千。这个我异常熟悉却又是如此陌生的村庄,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属于它自己的故事。而我,好像就只是个旁观者,甚至过客都谈不上。
村民A,家里兄弟两人,过了七十的年纪,无子女,都是扶贫对象。家在一座半山坡上,走过蜿蜒的公路需再爬一小段碎石子路。
房子有些破旧,檐下的走廊出奇的长。我们去的时候,大概上午九点多,走廊两边坐满了和他们年纪相仿的老人,像开茶花会般,虽没有茶点相缀,却也是热闹的。可我的心却没有看到热闹,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我的爷爷,想到了许多类似于寂寥、落寞方面的字眼。
那位哥哥,身体相对差些,听到我们前去的动静才从屋里出来,还是借助的那种专门为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设计的像椅子一样的“助手”,只见他先用双手把“助手”移动一点距离,脚再跟着前进一步。看他的动作比较麻利,应该是磨合很久了的。
精神状态是不错的,估计是躺在床上眯了个回笼觉的效果。记得我爷爷年纪大了以后就都喜欢这样,因为早上醒得太早,一般五点左右就会睡不着只得起床了,等吃过早餐休息一会便又再回床补上一觉。
兄弟俩加上他们那些老伙伴们,大家有说有笑,对政府发放低保,医保代缴,易地搬迁等一系列的扶贫政策随口就来,虽说来说去言语中多半都是对政府对国家的感谢之情,我却是没有听出丝毫的敷衍与应对之意,满满的真诚感。这样的年纪,赶上这样的时代,无论是因为什么走到现在的境况,心态应该都是平和与知足的了。
我们寻问了一些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现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的一些困难,便起身前往下一家。踩在细碎的石子上,我的心里说不出是怎样的滋味,总忍不住频频回头,每次都还能对上微笑的脸庞,那些岁月雕刻下的痕迹是那样的明显,让人觉得温暖又心酸。
爷爷最后那些年在我跟前细数一个个老伙计相继离开的画面又开始在眼前乱晃,我使劲的甩了甩头,努力让自己的目光在路旁的绿树良田间驻足。
3
村民B,一个还能勉强帮忙带小外孙的老太太,膝下无子,就抱养了一个女儿。我们去的时候正在一间大通屋的一角炒菜,还在门外都可以闻到浓烈的菜香。老人,一般都是味重的。
通红的炉火像是大白天就光线昏暗屋子里的一根蜡烛,映着老人沟壑纵横的脸,屋内简陋的家私在光影里也更加的斑驳。老人锅里的菜都还没有装出来就要给我们搬椅子倒开水,热情中带着点慌忙。
真的是很久没有到过孤寡老人的家了,那些类似于我们儿时看到过的许多场景,总会于不觉中撕扯着我的心。我一方面欣喜于现在祖国的繁荣与强大带给我们这些底层人们的切实利益,一方面又对那些在贫困中早逝的人,对他们没有享受到今天的一切有着深深的遗憾;一方面对需要扶贫的他们或病或老或孤有着本能的一种心疼,一方面又对政府给予他们的重视与照顾有着些许的宽慰。
原来从电视从报纸上看到关于国家的许多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总觉得有着婚纱照的印记,等到真正接触到由这些政策方针惠及的某一群人,真真正正经历过看到过国家这些年的发展与变化,我们才会发现把党把国家比作一切美好都是不为过的。
在这样越来越寒冷的冬季,相信心中的太阳必定是比天上的太阳要更加实在更加温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