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在自我成长的路上,最常用到的方法之一就是自我觉察,随时随地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内观和自省,直到它成为一种条件反射。
如同今天我的情绪,缘于和同事交往中的一件小事,对方向我推荐了一首歌曲,却不愿意分享给人。也许是有代沟的原因,对小朋友这样的行为着实觉得奇怪和纳闷,纯粹理解不能。所以早上到办公室,无意识之间就懒得理他。
没想到这同事竟直接说我把他当成透明人了,心里不开心,当时一笑置之,还说了任性的话回应对方。中午睡一觉醒来后,才意识到我又无意识地冷暴力别人了,还有点言语伤人的意思。
这几年自从一边工作一边读书后,开始有意地了解和剖析自我,我知道自己个性里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很多时候,专注起来很容易忽略掉别人。同时,冷漠起来也很少会把别人的需求看在眼中。
我的性格里有温柔的一面,更有野蛮的一面。追逐目标的时候,是有一点疯癫和不管不顾的,工作时也是如此。没有转型之前做的是技术管理,带领着一帮爷们儿做项目。团队里十多二十号人,也只有二三位女性而已。早就养成了用男性思维处理问题,信奉的是狼性文化,什么玻璃心和优柔寡断都扔一边去。每天的生活,都象是在迎接一个个战斗。
真正的反思是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那时觉得一年多来都是在不断重复自己,整个人虽一直步步高升,却感受不到丝毫成长的快乐。心里是不踏实和恐惧的,之后痛定思痛,铁了心要改变。开始养成运动的习惯,要求每天必须拍照片,一定要早起读书。试图让自己从之前繁忙的工作中脱身出来,至少能呼吸几口外面的空气。
有时过于忙乱的生活,也是另一种形式的逃避,逃避成长吧。真正的成长是剥皮拔骨的,获得的更多是痛苦和折磨。因为要面对自己的不作为和懒惰,要面对那些弱小和恐惧。当人要面对真实的自我时,才会产生彻骨的羞耻心和不甘心。是那种面对真实的自己,醒悟到表面的东西根本帮助不了自己什么时。改变,才真正开始发生。
随之而来的是不间断的自省和反思,更多的是回顾过去发生的种种人与事,想不通的不明白的,全部重新梳理,看大量的书,上许多课程。
渐渐了解了自我,也发现了身上的一些缺点。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经提到过自己在亲密关系上存在的问题,很多时候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总是逃跑模式。拒绝沟通,转身就跑,或者主动放弃一段关系。以至于有一些功课总是一做再做,象一个个恶性循环。
过去几年的思索,对我最大的帮助,可能就是发现自己身上一些不好的模式,然后告诉自己要时时做自我觉察,清理这些不好的模式,然后用好的思维与行动去代替。
有时对那些暂时不能解的事情,会用冷处理,不沟通,不解释,不说明。对于我来说,可能觉得不必多说什么,做就是了。对于别人来说,可能就会觉得受伤害,理解不能。
等到有一天转型后真正做起了咨询这一行,逐渐意识到真正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还真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也不是劝别人那么简单。而是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践行,有些道理你去劝你的来访者要成长啊,要学习啊,要去做到啊,至少咨询师自身要是一个更加具备改变性和可塑性的人。
当我劝我的来访者在婚姻关系中,要认识到积极沟通的重要性,不要冷暴力对方时,我自己有没有做到足够的成长性呢?这是我的反思。而我在日常沟通中偶尔存在的消极懒惰,有时也会形成无意识的冷暴力,只是不自知而已。
值得庆幸的是,今天的同事是一位比较阳光的男孩,他喊出他的声音,表达了他的情绪,从而使我意识到问题并作出弥补,对他的情绪有接纳和关照。也让我明白,一个人够不够有弹性,是需要在与他人的关系互动中去历练的。我与他人的弹性空间越大,关系可能越趋向和谐自然,正面能量也会被吸纳进来。
咨询师因为要面对很多来访者,就算原本不是伶牙俐齿的人,也会逐渐修炼成语言上的能力者。可是,面对来访者时,好的语言是阳春三月的暖风,它是良药,但一定不是伤害他人的武器。
自从系统地学习心理学后,更加明白语言的能量,愈是懂他人,愈是要学会克制自己争强好胜的心。宁可低调沉默寡言一些,不要拿言语当成武器,故意去刺伤别人,这算是一种自我约束吧。
其实是非常小的一件事,却让我意识到咨询师对自我的觉察,真是一刻都不能放松。不要觉得累,当你不主动去觉察时,让心灵沾染上更多尘埃,以后可能会更累。
一位好的咨询师,首先要学习的,可能就是如何释放出自己的同理心,共情心,除了关照自己的内心之外,有没有把他人的需求放在心上,能不能时时处处有第三只眼帮助审视自我,时时擦拭心灵的尘埃,时时观照他人情绪的悲喜。
必竟,一个人的心量能容纳多少人,想着多少事,能在多大程度上敢把自己重新搓圆捏扁,打碎重组,推倒重来。这需要勇气,更需要魄力。
让自己从关系演化中不断学习进步,从狭隘的小我中迈入更广阔的空间。
永远打败不了自己的,就是保持自己的成长性,与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