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本书也是源于在周六听了那场分享会。就像我上个星期天更新的《听了一场彭小六》中提到的那样,我是抱着,这个我连名字都没有听过的分享者是有多了不起,这样的态度去听的分享会。
也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彭小六是那种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男神。那么,为什么他能在上面讲,我只能坐在下面听,我和他的差距在哪里?这是我这些天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在听的时候整理了6页笔记,从中把不明白的地方单独挑拣了出来。
基本上就是围绕着两个名词:拆书帮、思维导图。
这篇文章暂时不赘述这两个名词的概念,因为我也还在学习当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不定期的给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学习心得。今天推荐的这本书,算是第一篇学习心得。
这本书是在了解“拆书帮”的时候了解到的,似乎,这就是拆书帮的伊始。
拆书帮标榜,30分钟快速阅读一本书,并且将只是内化变成自己的能力就是它存在的意义。
我的天呐,这对于上班族来说简直是天大的福音。而这个实践的理论基础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是艾德勒,我阅读的是1975年的再版,是修订了初版中存在的问题之后的完整版。
大家在读书之前有没有想过,我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大家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有没有想过,我从书中获得了什么?难道只是在我的已读书单中又多增加了一项吗?
如果,你读到一本书觉得,写得不好,书里的论述还不及自己的认识,那么这本书对你来说是浪费时间;如果,你读到一本书觉得,跟自己情投意合,思维认识如出一辙,那么你只是获得了讯息,在你原本的能力上积累了更多的素材,收获不大;如果你读到一本书,觉得作者的观点理论你似懂非懂,需要花时间去琢磨,去内化去吸收,那么你就能从书中获得营养,才真正的拓展了知识面。
这是读过和读懂的差别!也许,你曾经读错了很多书,即便读了也对你并没有什么增益。
由此可见,读书是需要分类的,知识是需要整理的。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不是天生的,也许我们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以来都非常反感语文课上,老师不厌其烦的让你归纳中心思想,让你解读重点词句。实际上,这是对你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这个基础上,你应该持有,阅读一本书能概括总结一本书的中心思想,能够由这个中心思想发散开来,抽丝剥茧的理清作者论述的脉络。这个脉络就是“思维导图”。通过思维导图内化吸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这就是输出了。
当然,阅读是主动的,能力的培养也是需要练习的。《如何让阅读一本书》只是提供这样的方法论,我也只是通过阅读将这个方法论更为简洁的展现在你面前。归根结底还是要自己去学习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