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聊的 物の哀れ/物哀,这一篇我们来聊日式美学中的幽玄。
记得《渔舟唱晚》吗?那古筝的韵律,意境深远。
ゆうげん(YUGEN)/ 幽玄
……它只可意会却无法言传……它就像是被薄云面纱遮住视线的月亮,或是秋雾朦胧中满是猩红树叶的山坡……
——徹书记物語《群书类从》
本文里所有的美学术语中,幽玄可能是最难理解的一个。这个术语第一次出现是在13世纪中国的哲学著作中,它标志着“黑暗”或“神秘”,直到15世纪,幽玄的内涵经历了社会文化的层层积累,逐渐成为巧妙、幽远,有着深刻的神秘美感的词汇。
“幽玄” 的核心是 “余情”,讲究 “境生象外”,意在言外,追求一种以“神似”的精约之美,引发欣赏对象的联想和想象,传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内容。
能剧的两位创始人之一世阿弥,他推崇幽玄是最高的艺术理想。世阿弥的著作,几乎就是晦涩莫测的幽玄本身,他描述幽玄的美丽,就是留下空白空间然后用观众的想象去填补,这就是超越了明确性和完整性的审美。
总之,“幽玄” 是与佛教思想相关的神秘之美,在文学中表现为凄厉之境中的妖艳之美,或一定程度上的壮美。
或者正如威廉狄百瑞描述的:“这姿态本身就是美丽的,它是通向外部的东西。它不是任何一个对象或概念,而是一个永恒的区域、一个永恒的沉默的象征。“
好吧,那么只能让永恒的沉默为它自己说话了。
我认为其实中国戏曲都可以代表幽玄。
昆曲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虽然不是五大核心戏曲,却别有一番滋味,耐人寻味。
昆曲的兴盛与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
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他们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士大夫内心深处含有对社会对人生的哀怨、悲凉的感受,使得昆曲在音乐、唱腔上每每显示出惆怅、缠绵的情绪。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中国儒学与道家思想是幽玄的初始。
《道德经》四十五章讲至高至极之境界时,老子这样说: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道德经》
幽玄,是以物哀中所观赏之客体,升华为内在的一种道不明,说不清。朦胧,意境悠远,正如佛曰不可说。
设计中恰到好处的留白,层次感,少即是多。
下一篇我们聊日式美学中的 侘寂,谢谢大家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