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知

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         阴雨


今天是周二,上午一节课,只能拿来评讲试卷了。根据学校安排,下午看电影,所以只有一节课后延时课了。

找到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关于底层逻辑的。很久没对一本书这么感兴趣了,这个几乎一有空就读读,里面关于认知的理论很有意思。以前也接触过这个概念,但只是接触,没认真去思考过。当再次看到它时,仿佛顿悟了,里面有好些理论值得学习和思考:

理论一:只要一个人的“信息吸纳量”到一定程度,认知的瓶颈就会被打开。它跟哲学上的一个原理“量变引起质变”多么类似呀。当一个人的动作重复到一定数量,就会引起质变;信息吸纳量也如此。就像之前自己看到“认知”这个词,没什么感觉,但多看到几次,就会引起自己的注意,从而去思考;虽然会一头雾水,但当多次看到它时,就会懵懵懂懂地知道在讲什么。学习也是如此,刚开始不会,但多次思考,多次联想,总会学会的。

理论二:有效增加“信息吸纳量”的途径,就是读书,读一流的书。为什么?因为书是展现要类思想的最好方式,读书是我们获取有效信息的最好方式。人类思想是以书的形式记录并传承下来的,所以读书是捷径。

理论三: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找到凌乱信息背后的规律,最后可以由一滴水看到整片大海,从而见微知著,一通百通。也就是说,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寻找规律。突然想起自己上初中时学英语,那时候只需要能做题就行,对听和说没什么要求。于是学三年英语,我就在找了英语语法规律三年。即使老师告诉了我们语法规律是什么,我都觉得我用不活,必须自己去找。因为自己找出来的规律才记得牢。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理论四:真正好的学习或者课程,不是以老师或者课件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那是让学生不断找到和发掘自己的过程。以前也听过这种理论,不过只是听了,但没认真去思考过。因为我觉得当老师了,首先得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不然没法应付测试。再次看到这个理论,突然发现应该重新思考一下,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哪些行动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些,都需要重新思考一下,然后采取最合适的行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把普世的真理做到了极致,你就已经走在成功的道路上。 2、勇敢并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 3、钱学森28岁时...
    吴晓妮阅读 6,854评论 0 0
  • 前言: 坐标杭州,目前在一家平台型的公司做教育相关的工作,因为见证了这家公司大小项目,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Qasim阅读 4,585评论 0 1
  • 1.0,完全站在自己的角度,咱们叫灌输式的或者权力为中心的;2.0输出式与效率为中心的,打开了思维,听到了更多的不...
    糊涂啊阅读 891评论 0 0
  • 我毕业后做过几年翻译,养成了一些翻译人特有的习惯,跟同仁聊起来,发现大家都有这个毛病——做翻译的经常被人抓着问某词...
    知识管理某李阅读 5,333评论 1 14
  • 知识不是为了填满大脑,而是为了点燃思维的火花,解决实际问题。 第1个知识点:什么是认知? 认知是个体对外部世界信息...
    夏末秋初YE阅读 1,891评论 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