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网络
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地改变了我们阅读和获取知识信息的习惯,公众号、头条、电子书,以及这几年风生水起琳琅满目的知识付费平台。
这些新兴的阅读和知识获取方式的好处在于可以随时随地短时间获取到大量的信息,但其中的弊端也越来越显而易见。
比如高度的碎片化,数字媒体和电子设备在改变人们听音乐看电影这方面几乎对音像制品形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但却终究还是改变不了纸质书给人们带来的特有的阅读体验和习惯。你可以每天听很多本书,看很多篇文章,但却终究很难得到那种真正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你的知识焦虑非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却被越来越多地放大!
来自网络
那当你真的想要看几本实体书的时候,当前又有哪些具体的获取方式呢?
比如线下的书店,图书馆:
实体的书店、图书馆的体验是不可替代的,即便大部分书店的生存状态步履维艰,但好比天猫淘宝终究不能完全替代掉我们shopping mall的体验一样.
但在书店买书,貌似确实不会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一个是未必有那么多时间去逛书店,尤其是书店的书价,基本是没有任何折扣的。除此外,在书店如果想要找一本自己想要的书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图书馆更不用讲,在中国,人均图书馆资源的占比基本是欧美国家的四十几万分之一,藏书的更新速度也大多很难满足当下的阅读需求。
来自网络
又比如网上书店:
像亚马逊,当当、京东等等,好处是物流快,图书价钱相对便宜,经常看到满200减50,满100减30的活动,常常为了凑单买了很多自己并不一定真的需要长期拥有的书。
尤其是在网上买书,基本是很难像在图书馆或者书店那样把一本书翻开来大概翻翻,充分预览下,很多书买到手里撕开塑封就基本丢在那里成了“鸡肋”😳
再比如在线租书的平台:
像已经故去的青番茄,还有很多仍在运营的在线租书平台,有的是分梯档缴纳押金,不同梯档的押金能借阅的图书数量和借阅时间也都是不同的,往往还伴有名目繁杂的破损费,运费,超时费之类之类,服务模式复杂难懂且不将,平台自己没有很好的盈利模式,也终究无法为用户提供持久稳定的阅读服务。
很多人讲中国人不读书,读书太少,其实并不是我们不读书——
当你要为了一篇毕业论文突击了解很多相关参考书的时候,当你被领导交代要在一周内提交一份区块链的行业投资报告时,当你为孩子挑选购买绘本时——
而是我们阅读实体书的成本太高了,包括获取的成本,购买的成本,存放的成本,当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找书、买书,还要常常陷入到要不要买,买了砸在手里怎么办的纠结中时,阅读的时间和欲望自然就极大削减了。
来自网络
于是,我们推出了与读图书(在线纸质书租书服务)
我们只是希望可以在传统的线下图书馆、书店,以及亚马逊、京东一类的B2C线上书店的基础上,为所有喜欢读书、爱好读书的人提供一种更为便利、触手可及的,毫无后顾之忧的阅读方式,一种在实体书店和在线书店之外的第三种实体书的阅读选择,让阅读回归书卷的味道!
为此我们通过多维度数据分析从各类图书平台以及社交网络精选了10万畅销及长尾好书,创新了一种订阅会员的服务模式,除了月卡会员收取99元押金外,季卡及年卡一类长期卡会员一律只收取固定的订阅费用。
平均每天0.99元,每次任选三本一直想看却始终怕买了之后烂在手里的书,会员期内不限订阅次数,并且不需要支付任何包括往返运费在内的其他名目繁多的额外费用。
最后一点,我想说这样的一种阅读模式带给我的震撼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极大化的体现。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书籍囤积和保存其实并没有做到物尽其用,但是恰恰是这样的一种方式,让原本固定的庞大的书堆,甚至是一个个人的图书馆在社会上流通起来,并且不是小范围的,二而是一个大范围的流通。抛开所有的一切,对于任意一本书,这样的流通都实现了更大的社会价值,也做到了更大程度的物尽其用。
不论如何,这都是一种新颖的让人值得尝试的一种阅读方式,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合适的不同的阅读方式,也不一定拘泥于一种。
至于与读图书的生存和发展一定不是我们可以预测的,如果它有强大的生命力必然可以顺应时代和历史的发展,如果没有,必然会被淘汰,被扼杀。
建议尝试
我们拭目以待!
每逢开年必自强!
与读图书助你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
给你的2021添点书香气!
开年大计,
从给自己定一个全年阅读计划开始吧!
上与读书图书,读万卷书
与读图书(纸质书租书在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