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苦 谁人诉 读余光中先生 《蟋蟀吟》
作者 贾寒蕻
相比较于当年的大部分人来说,余光中先生的遭遇并不是最悲惨的,因为他面对的只有去乡之苦,而没有离别之思。对于知识的渴望,使得余先生的早年不停在行走,饱尝寂寞之苦。生于南京,逃难四川,远走台湾,留学香港,深造美国。乡愁不是余先生的全部,然而寂寞却是余先生生活的主旋律。无论是我们,还是海峡对岸的同胞,我们都很幸运的拥有了余先生。台湾需要余先生的笔来宣泄去国离乡的痛苦,我们却需要了解他们对故土的怀念。
蟋蟀是古代传统的意象,因为蟋蟀常常在秋天活动,古代文人通过蟋蟀表达秋天的悲凉,所以余先生用蟋蟀这样一个意象奠定了全诗悲伤的基调。而我们又知道,在秋天,有很多的节日是需要和家里人一起在故乡庆祝的。面对周围陌生的环境,当余先生看到一只蟋蟀的时候,是不是想起来年幼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起捉蟋蟀的场景。故乡难回,自己身边的朋友亲戚也凋零了一大半。当面对一只孤零零的蟋蟀的时候,先生不由的生出了同情之心,有一种和这个小东西形影相吊的感觉。你一个人,我身边的人没有办法聚齐,那你就当我的一个客人,让我们中秋的席面显得不那么凄惨,同时我们也可以共同对抗秋天的萧索。
孤独和远行是余先生的伤口,同时也给他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2018年1月20日于我家的三省书斋
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