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
字数:1028
20世纪50年代之前,人们认为运动员在4分钟之内跑完一英里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可是有一个人,罗杰班尼斯特打破了这个记录。
他花了3分59秒跑完了全程,不到两个月,相继有1400多名选手突破了这一记录。
其实,人们之所以之前无法完成这个任务,是因为人们深信,人类不可能在4分钟之内完成这一壮举。
一旦有人完成了,人们的信念魔咒就被打破了,从此体育界开始了无限可能的模式。
对于我们个人也是如此,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意识只占全部意识的10%,而90%的潜意识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这些潜意识代表着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观,它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生活。
回想自己你是不是有很多时刻会对自己说我不行我不可以我做不到,或者想到某些事就会有强烈的消极情绪?
你需要注意,这其实就是你自己的限制性信念。
埃默里大学医学院教授詹尼斯曾说,人们内心的批评之声并不是无害的,他会让我们无法追寻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也让我们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健康的情绪。
有了积极的思维方式,才会有健康的身体。心理学家曾发现积极的思维往往伴随着乐观的态度,他会给身体带来许多好处。
那么如何创造积极信念呢?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限制性信念。每次我们对自己说我不行,或者觉得这件事我不擅长,你需要注意,这就是自己传递的消极信号。
《终身成长》中曾经提到一种思维叫做成长性思维,如果一个人思维固化,那他会认为自己能力和水平是肯定不变的,如果他怀有成长性思维,那他就会认为能力和水平都是可以培养的。
一旦我们拥有了限制性信念后我们要学会打破它,第2步要做的就是直面事实。
我说我自己不行,那我是否有证据证明自己在面对某项任务时是否存在欠缺或者问题?这些证据是否真实有效,而是还是只是自己批评之后作出的伪证。
之后所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新的信念让自己成功的自主远远多于跌跌撞撞的次数。
如果你能把自己的批评之声当做另一个独立角色,安心的看待他,批评你的样子,那么就能更好的阻止限制性信念的产生。
犯错并不等于失败,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从未犯错,是因为他不曾尝试新鲜事物。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与其把错误认为是自己失败的证据,不如把它当做自己正在努力尝试的证据。
决定我们人生的从来不是自己的错误,而是自己面对错误的态度。
世界上最滑稽的事,就是我们因为害怕别人的看法而限制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相互的无限可能,最重要的就是不摆脱完美的假象,让自己从恐惧中解放出来。
只有打破这些假象,才能掌握无限人生。只有冲破限制,才能告别对自己的错误看法。相信自己,人生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