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英语之三:汉英宏观比较分析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会运用我们在前面论述良久的分析方法去全面考察英语的词法、句法和其他相关的语言现象,去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现象以及它们之间固有的逻辑性,从而形成一套自然的,贴近于语言本质的学习方法。我深信,只有通过对语言语义实现——这个最根本问题的理解,才能使目前中国混乱的英语学习方式以及教学状况得到改善。

    开始之前,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我们中国的英语教育历程和几乎我们每个人开始接触和学习英语所一直秉承的理念,或者说得尖锐一点,被有意和无意所灌输的教条。七十年代末,英语成为了中国学生的必修课程,绝大多数中国学生,从初中开始接触英语,一直到大学毕业,甚至在后续的工作当中,由于种种所谓中国特色的原因,职称了,进修了,多多少少都已经学习了近十年甚至数十年的英语。可到头来绝大多人所掌握的英语水平居然连一些基本的思维都无法正确地表达,多少人的时间、金钱、努力被这么白白地浪费了。

    简单算笔账,一年地有效工作日姑且暗200天算,假定每天一个学生化一个小时来学习英语,那么从初中到本科毕业,花在英语上的时间大致是2000小时,这应该不算多吧。一个人2000小时,一千人,一万人,甚至数以亿记的人又是多少个小时呢?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可是真切的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啊!应该不会有经济学家挺身而出说是在创造内需,提高就业吧!更为可怕的是,这些数字所反映出的可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无情浪费啊!我们花了这么巨大的代价来学习一个我们绝大多数人基本用不上,也不会用的语言工具,这难道还不是天底下最可悲,最可笑的事吗?难道还不值得国人去反思吗?关于怎么对待英语,怎么改变英语教育模式的大环境本书后面还有专文涉及,在此不多论,我们还是集中精力来讨论一下我们大多数人作为个人是怎么去学习英语的。

    我们绝大多数中国学生都走过了一条大致相同的路。开始先背一些单词,记一些基本句型,有了一定基础后,老师开始教你更多的异常庞杂的内容。先要知道英语中有各种词类,各种词类一般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定冠词和不定冠词的区别,单数和复数,各种时态,陈述句和疑问句,词的变格,主动和被动关系等等。过了这关,又深入到更复杂的内容,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各种复合句,复合句中的时态关系,一直到最难以理解的虚拟语气。老师在台上侃侃而谈,我们在台下听得晕头转向,一面为英语的博大精深所震撼,一面为老师的渊博知识所折服。心中暗想:我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老师的水平啊!更又像我这样的好事着,找本语法大全一页一页看过去,非得弄明白为什么这里用不定式而那里要用动名词。

    每逢大考,老师会搬出一大摞各种试卷,一道题一道题地给我们分析,为什么这样是对的,那样是错的,实在连老师也搞不清楚的,用排除法,增加答对的概率。结果呢,大家都看到了,一百个曾经在英语学习中付出劳动的人,有没有一个最后在真正地使用英语,真正地能使用英语交流。公平地说,这也确实不能错怪我们可爱的老师,大家都要干活吃饭,就像瞬息万变的市场一样,最终的决定力量是那只无形的手。没有必要追究责任,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准确地说,这样来学习语言最终学到的不是真正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语言,充其量也就是所谓语言知识。还记得我们前面分析的关于语言的一些结论吗?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现在的大部分校园英语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到的无非就是一些英语的外在的,形式化的一些所谓规则,里面几乎没有任何的思维体现出来,用这样学出来的英语要能表达思想还真怪了。还是让我们自己来找一条出路吧!下面就让我们从语言的基本功能即表意和其他一些相关因素来考察英语,这种方法可那不是最好的,但它所遵从的大方向至少不会偏离航道太远吧。

    中国人学英语确实有难度,这是事实。以前老听说欧洲人动辄就懂好几种语言,颇感惊诧。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欧洲的各种主流语言差别都不大,都是字母语言,同属拉丁语系,据说好像意大利语和法语70%都差不多。而作为我们这些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学习英语,跨度可就大了。言归正传,我们前面说过语言从某种意义上将就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它主要受到两种制约,其一,语言必须充分地,语义完整地反映世界,这是语言地根本。其二,我们认为语言同时也受到来自自身形式的约束,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和构造表达同样的事物,研究这种语言形式的内在的逻辑性就是我们的起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英语中存在的可能还算是规律的东西。

 先说英语的词,英语中的单词是一系列的字母组合,这一点首先从形式上决定了英语的扩展性强,这恐怕是字母语言都具有的优势。更重要的我们来看一下英语词汇的意义分析。前面提到,英语中的词汇基本上不具备汉语单字这一级的语义的抽象性,或者说英语缺乏更进一步的语义抽象。      举个例子:我刚学英语的时候,犯过这样一个错误,学了单词“hen”和“ egg”,在没有充分理解这两个词的意义的情况下,我就自作聪明地将汉语的”鸡蛋“翻译成”hen egg”,可能有读者也范过类似的错误吧! 其实这就是我们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母语的思维方式去硬套另一种语言的结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是中国人学习英语首先要过的一关。

   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无法与汉语词汇建立起直接的对应关系。英语的词汇从语义的精确度看区别很大,有的词意义明确,例如:“apple, pencil, government”等等,这样的词多是描述实体或概念的词,形式上以各种经有词干延伸出来的词汇居多。而更多的,也更重要的词汇不具有特定的语义,在汉语中也无法找到与之严格匹配的的词汇来解释,例如:“make, edge, up, fierce”,这类词以所谓英语的主干词汇居多,按语法书上的分类,多是动词,副词,形容词等,其精确的语义只有在具体的上下文环境中才能确定。

     我们一开始学英语,老师就教我们首先要分清楚一个单词所属的词类,告诉我们这样才能知道这个词在句子中做什么成分,起什么作用,怎么用。老实讲,刚开始对英语还一无所知的时候适当了解一下没有什么错。但关键是有了一些英语的基础知识后,就应该立刻转到词汇的意义上去了。因为只有语义的表达才是语言的本质,才能表现思维。想想我们自己的母语是怎么学会的,好像不是先进行词汇的分类吧!难道只有知道了一个单词是什么词,我们才知道怎么用它吗?这样学习的结果,只能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到实际环境,首相在大脑里反映出来的不是语言的意义,而是该用什么形式的词。实际上,学习语言,你一旦能正确理解一个词的意思,你不可能不知道怎么用,完全没有必要去刻意地记这个单词究竟属于那类词。

    还记得我们前面提到的关于语言最基本的性质吗?反映现实世界的自然逻辑,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的同质性决定了这种逻辑在大多数方面是一致的。例如下列词:“concept, combat, field ,show”怎么用是不言自明的。

   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些英语所特有的语言形式。先来说所谓的可数与不可数和单复数的问题,这些形式其实没有什么多深的学问,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语言习惯,之所以刚开始觉得不好区分,只是因为我们母语里没有这种形式。再分析一下语义,绝大多数可数与不可数,单复数形式在语义上并没有什么缺失,所以对于这种语言现象,有个基本的了解,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习惯就好了,刚开始可能会犯些错误,适应了就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不必特别关注。

    对于英语中另一个现象,单词的变格才是最困扰我们中国学习者的问题。因为这和汉语的表达方式差异太大。我们在此不多讲有关形容词和副词的格的变化,即所谓比较级和最高级,这部分的内容在形式上比较好理解,基本上是一个习惯问题。

   我们主要还是把精力放在动词的格的变化上,即我们经常见到的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和动词不定式的情形。学校老师在教这些内容的时候,首先告诉我们这种语言形式的存在,然后一般是仔细讲解在什么样的句型中应该用哪一种形式,当然,主要还有每种形式变化遵守什么样的规则。可是学了这么年下来,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还是半懂不懂。

    随便翻阅一些英文文章,这种形式被大量地使用,其中许多用法以我们学到的英语去理解都有困难,为什么呢?还是那句老话,因为我们的学习早已脱离了语言的本质,只是注重形式上的变化和规则上的认同。而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其实任何语言现象都有它内在的语义逻辑。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所谓词格的变化后面在语义上有些什么变化。先来看一个过去分词的例子:“broken”和其原型”break”有区别吗?当然有,用汉语来解释就是“break”表示打断、使断裂的意思,只是表示这样一个动作;而”broken”的准确意义应该是“断了”,表示一种处于断裂的状态,注意汉语释义所使用的“了”,汉语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这种已经成为即成事实,成为一种存在状态的语义,英语当然也得有方法来表达这种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前面提过,英语由于缺少语素级的抽象,它就采用了更适合自己形式要求的这种将原型进行变化以便进行语义转换,或者叫语义拓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学习词格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理解这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我们形成自然的语言思维方式,而不是去死板地记忆那些规则,对号入座,在语言中你永远做不到这一点。

    同样,现在分词也是一样的道理,还是来一起看个常见的例子,看这个词,”make”和“making”,,用同样的语义分析方法,“make”只是表达”做“这样一个一般动作的描述,,而”making”所表达的确实“正在做”这样一个一般我们用汉语“做着”来描述的事件,或者更准确一点讲,它所表达的是“持续地一直在做”这样一个有时间持续性地流程,注意两者在语义上的区别。顺便我们再用这个例子来解释一些所谓动名词的问题,传统的语法书把现在分词和动名词分开来讲,主要是认为它们一个是名词而另一个是所谓动词,虽然在形式上没有区别。

    其实已我们完全基于语义的观点来看,根本没必要做这样生硬的区分,“making”既然表达的是一个具有持续性的流程,在意义上完全去有所谓动词和名词的特征,没有必要可以刻意去区分它什么时候做名词、什么时候做动词,只需要看它在句子中所体现的意义就足够了。最后来研究一下动词不定式,在一个传统动词前面加上”to”后,其意义会有什么变化呢?可以这么说,有一些,但没有上述的词格变化那么明显。动词不定式有两个基本的用法,一是用来在句子中的特别位置来代替动词原型,这种用法我们把它理解为一个习惯,因为这种用法在语义上没有大的差别,例如:

1,To know everything means to know nothing.

2,Do you have some business to do?

3,My duty is to make you awaken.

第二种用法是表达一个后继的,接下去的动作,语义上一般具有该行为发生在将来的潜在意义,例:

  1,I hope to be there in three days.

  2,  They asked me to unlock me suitcase.

  3,  Have you decided what to do next?

   英语中词格的变化还有一些,甚至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包括英语的构词法,例如通过在词根中加一些前后缀来表达一个延伸的意义,我们先不具体涉及,留到后面具体的单元中在分析。总而言之,一定要从词汇的意义上去理解,不要可以得去记一些死的规则。语言从来都不是规则,努力让自己适应英语中异于自己母语的概念和意义,刚开始可能会比较难,但随着接触的曾多,就会逐渐融入一种英语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英语词法方面的基本特征我们先讨论到这里,再来看一下英语在句法中体现出来的特点。语言的词法和句法及相应特征是紧密相关的,因为最终语言要依靠二者的一种联系来表达语义,这就是所谓信息完整性的问题。在英语的词法分析中,我们了解了许多英语词汇是多义的,不确定的,这就必然导致了英语的句子需要承担部分确定语义的任务,要实现这个要求,英语采用了一些语句级的形式和约定,就类似于某种协议。通过这种方式,英语实现了其语言意义的确定化,避免了可能歧义的产生。

   我们经常见到的在各种复合句,从句中所出现的一些无实际意义但却必须具有的所谓虚词均属此例,当然还有一些这种所谓英语的外在的形式化要求。这种约束对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毕竟这种组织思维的方式和汉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如果要问为什么英语采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思维,这里可以简单地给出两种解释。一是习惯使然;二是英语自身内在的逻辑决定了这样的表现形式。我们将这两点作为我们理解整个英语句法大厦的关键。先来说一说习惯问题,之所以将“习惯”这种无需进一步解释的理由也作为一个单独的条目提出来,并不是想故意搪塞读者,而是从学习语言的角度出发来考虑,作为一个语言学习的实践者,我们并不需要拘泥于一定要将某种语言现象的来龙去脉打破沙锅问到底,活说回来,所谓习惯绝对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一定有其存在的理由,但这是职业人员的任务,而不是我们这些使用者所应该关注的内容,下面举些例子:

1, What’s this?

2, Where are you going?

3, What do you want me to do?

4, Which way do you chose?

     分析一下,第一个句子我们能不能说成“ this is what”我们都知道一般是不允许的,这是汉语式的英语,会被人笑话的。在这种句子中,为什么要把类似于”what, where….”这种词前置,不需要更进一步的理由,我们就把这种现象认为是出于一种习惯。因为从语义上分析,即使把这些句子里表示疑问的词换个地方,其实并不影响我们理解它的意思,只不过习惯上不这么说罢了。这样的情况同样出项在英语的时态和语态的表达方式上,完全可以用其他语义限定的方式来达到同样的效果,但英语却采用了这种句法形式去实现,同样,我们将其理解为简单的习惯就足够了。

     另一个英语在语义组织上与汉语有重大区别的现象是英语的句子一般有主干,尤其是一些在汉语里很难见到的长句。通俗地讲,就是在英语中,我们一般拣重要的、核心的内容先说,衍生的、修饰的成分通过一些形式连接词挂接在这个主干上。理解这一点对中国的英语学习着很有意义,因为这是汉语和英语在整体语义组织上的一个根本性的差异,学习一门外语,免不了要受到来自母语的干扰,认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就在于在初学者形成所谓的语言反射前,要刻意通过语言材料的广泛涉猎去强化这种意识,去培养这种思维习惯,直到这种习惯成为一种下意识的自然反映,也就是大家说的能用英语思考,只有达到了这种水平,你的英语就能算过关了。

      补充一点,其实这种所谓英语相对于汉语特有的语言组织形式也并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还记得我们在讨论词法的时候讲的关于英语单词意义的模糊性吗?一门语言,从其语素到更高级的语义组织形式,肯定地讲,除了习惯,绝对是有必然性的。英语句子中的这种主次分明的结构形式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用来完成将抽象的、意思模糊的单词进行确定化,以反映客观世界,因为对于这样的单词语义,仅仅采用汉语那样的类自然逻辑顺序是不够的。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特定语言的微观和宏观现象一起构成了这门语言自身的内在逻辑,二者是不可分的。这个细节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只是希望读者朋友有这个意识,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去体会英汉语的这种差异,更好地促进英语的学习,下面看几个例子来理解英语的这种组织形式,

1,Historians have long been puzzled by dots, lines and symbols which have been engraved on walls, bones, and the ivory tusks of mammoths.

2,  A parliamentary committee representing all political parties appoints a person who is suitably qualified to investigate private grievances against the State.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444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21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03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6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60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0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11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8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6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14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9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48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1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67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