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第三方理财机构
壹看存续时间
首先看第三方理财机构可追溯的存续时间。第三方理财是一个对人依赖性非常强、绝对轻资产的行业,可以这么说:说关门就关门。如果没有5年以上的存续时间和可考证历史业绩,不要相信任何第三方理财公司“实力雄厚、专业信誉、全国最大”的宣传口号。
贰看市场影响力
品牌、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尽量找大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合作,肯定没错!目前,这个行业浮夸风盛行,看别人都不行,就自己行。如何辨别大小呢?不要看管理规模,这是虚报的水分;也不要看媒体排名,这是花钱的结果;要看一个亿的产品需要募集多长时间,如果两周都募集不满,说明尚未构建市场影响力。业内最大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每个月的募集规模超过30个亿,而优选财富每个月的规模在5到8个亿。
叁看业务人员
尽量找诚实、专业、优秀的理财经理合作。幸福是比较出来的,痛苦是比较出来的,优不优秀也是比较出来的;同一个问题,问问不同机构的理财经理,水平高低,自在你心。
肆看产品
不论公司多么有实力、人多么优秀,最终还是要看产品。我认为对公司的信任度占30%的比重,对人的信任度占20%的比重,而对产品的信任度至少要占50%以上。
那么什么是好产品?之前的博客里已经讲了很多次,在此再重新总结归纳一下。
Ⅰ固定收益产品
看资金去向和风控措施;
Ⅱ一级市场
看管理人、项目和估值;
Ⅲ一级半定向增发市场
选择股票不重要,选择价格也不重要,择时最重要;
Ⅳ二级市场
看管理人和运气。
不论是什么产品,所有资金必须托管!托管!托管!
发生投资人被骗最多的是固定收益领域,用虚构的融资项目和较短的期限,承诺保本保息并且利息较高。如何防范这方面的骗局呢?其实非常简单。第一、核实项目的真假;第二、是否有托管。第三、成本分析法。给投资人的利息、营销人员的成本、公司运营的成本,加上高管老板挥霍的成本,如果综合成本高于年化12%,意味着拿不到什么好项目;如果高于年化15%,意味着早晚要出事、出事是必然;如果高于年化18%以上,那压根就没有想过还你这笔钱。
第三方理财公司的竞争,最终是资产的竞争。谁能获得优质资产,谁就能保障产品如期兑付,谁就能保证公司发展的正常利润水平,谁就能招聘到优秀员工,最终进入良性循环;而优质资产的竞争背后又涉及到资产价格的竞争、募集资金时间长短的竞争、募集资金规模大小的竞争,所以,小三方的处境越来越难,要么拿不到优质资产被迫关门,要么不甘心,铤而走险销售高佣金、高收益的项目,最终进入死胡同。
市场有上千家第三方理财机构,有什么区别呢?我想说:太阳底下并没有新鲜的事情。其实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主要是运营模式不同,分为:直销模式、渠道模式、直销和渠道混合模式。
一、直销模式
指一端采集产品,一端寻找终端客户,赚取发行方支付的佣金的模式。
这种模式运营难度非常大,需要养很大的直销队伍,才能构建一定的规模优势,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非常高昂,需要持续的成本投入和精耕细作的精神,才能有比较好的发展。
二、渠道模式
指一端采集产品,一端寻找有客户资源的个人或机构,比如掌握很多客户的银行理财经理。
这种模式运营成本极低,通过把大部分利益分享出去的方式,能很快完成产品的募集。但在我看来,这种模式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产品和客户都不是你的,产品也只局限于2年期限、有刚性兑付约束的固定收益产品,拿不到客户的任何信息和数据,也不用对客户负责,更谈不上客户粘性,之所以规模募集得很快,是因为代销费用给得够高。
三、混合模式
指搭建一个网络平台,既面向直销客户,又面向渠道合作,业内把这样的平台也称之为飞单平台。
到目前为止,没有成功案例,倒把很多直销客户培养成需要高佣金才能合作的渠道关系。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平台没有利润,自然也不会服务,更谈不上有什么契约精神。万一未来产品出现兑付问题,有什么解决方案?他们也没挣着钱,自然不会管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