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看了一些时间管理的书和文章,其中不少说的理念就是,要积极地利用碎片化时间。但是在实践了一段时间以后,我感觉到,这个方法并不能帮助我提高效率。
相反的,只有在拒绝碎片化时间的情况下,我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
02
可能有很多人喜欢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觉得这样能够提高效率,但是经过我自身的实践和观察,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碎片化的时间,一般是等待的时间。例如等公交车、等地铁、等飞机的时间、等待电影开场前的时间,在餐厅里等待上菜的时间……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这种等待的时间,这种时间如果累计起来,也会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吧。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起来,你每周至少能够读完1~2本书,或是构思2~3篇文章的大纲等等。
不过想象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不用我说,大家只要稍微想一想,心里就发现这类的等待时间一般都在了什么地方。没错,车站、医院、餐厅、电影院、厨房里,甚至是马路上、公交车上、地铁上、洗手间里……几乎所有的地方,大部分人都在低着头刷手机。刷微博,刷微信,刷一切可以刷的东西,用碎片化的时间接受所谓的碎片化知识。
不过在我心里,刷手机,至少是大部分的刷手机,实在算不上对时间的有效利用。
当然也有一些人将这些等待的时间有效地利用了起来,但这是建立在一个人的注意力可以随时随地快速进入高度集中状态的前提下。洛克菲勒曾经说过,他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花5分钟就能立刻进入工作状态。
可我们如今的实际情况是,平均每6分钟就会看一次手机。在这样的状态下,注意力几乎是不可能高度集中的。即使你在等待的时候手上拿了一本书,通常却不知道看了什么,又或者十分钟也没有翻上一页,因为你90%的心思还是放在了手机上。我实在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下,有多少人能够做到有效地利用等待时间。
03
更加糟糕的是,有很多所谓的碎片化时间,是被人为地制作出来的。确切地说,是整块的时间,被我们自己给碎片化了。
我曾经问过一个同事,你晚上回到家以后,到睡觉之间的这段时间,做了什么事情?她仔细想了想然后回答我,好像也没做什么,就是刷刷手机,然后时间就过去了。
我们粗略计算一下,从吃完晚饭到睡觉,大约有3-4小时的时间,除去必要的家务和洗漱,剩下的时间就这样被手机“吃”掉了。这究竟是利用了碎片化时间,还是时间被碎片化了?
我的老公陈同学,在家里除了睡觉,基本上都是抱着手机度过的。他和手机交流的时间比和儿子或者和我交流的时间要多多了。我要叫他起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家里无线网络的开关关掉就可以了。陈同学对我表示过,他用手机基本上是因为工作,或者学习,并不是无聊地刷手机。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他花在无用app上在的时间每天至少不少于一小时,包括刷微信,刷微博,还有用手机看那些在我看来非常无聊的肥皂剧。
一整块又一整块的时间,就在这样频繁刷手机的过程中,被我们粉碎成时间的齑粉,我们却茫然不知。
04
碎片化时间的背后,是注意力的缺失!
不知道有多少人发现,我们的记忆力好像越来越差了。在固定电话刚刚进入家庭的时候,我们至少记得十几个电话号码,可是现在就连家人的手机号码我们都记不得了。
我们匆匆看完一本书,隔一天就不记得自己看过那本书讲的是什么内容了。
我们去超市买东西,买了一大堆自己原本并不打算买的东西,回到家才发现,自己忘记购买了原本想买的调料品。
为什么会这样?现在要获取知识比原来方便得多,我们不是应该比原来更聪明的吗?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为了能够有效地利用时间,将整块的时间分割成了一个个小小的片段,然后又将这些小小的片段再次分割,最后只得到了一堆支离破碎的时间碎片。
这些支离破碎的时间片段,除了给我们带来一堆知识面广泛得吓人而知识深度却浅到极点的散碎的知识点以外,什么也没有带给我们。相反的,我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就是注意力的缺失。
是的,因为吸引我们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越来越难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我们身边仿佛充斥着太多我们感兴趣的东西,而我们可以随时去获取与之相关的内容和信息,想到什么,抓起手机搜一下百度、大众点评、淘宝、微信、微博。我们不敢或者不愿意承认的是,这些散碎的知识点,已经大大超过了我们大脑能够思考的负荷了。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你面前放着一大桌子看上去很好吃的菜,但是你的胃口根本没办法吃下这些东西,即使今天勉强吃下了,也没办法消化掉。更恐怖的是,在你还没有完全消化掉肚子涨得难受的时候,又一桌饭菜被送了上来,而且看上去似乎比上一桌更加的美味诱人!
我们忙着寻找,忙着接受,在各个领域之间疲于奔命,根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集中注意力,用一整块的时间只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好好地放空一下,好好地思考一下。
05
试想一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是早起的时候,将手机关成飞行模式,会怎么样?
每天,尝试用一整块的时间只做一件事情,哪怕只是抽半个小时读一本书,或是全心全意地煮一碗粥,或许你都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当然,必须是在远离手机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