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爱 爱国学
❤️ 传统文化每日分享
❤️《庄子》外篇《骈拇》
【原文】一
骈拇枝指[1],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德之正也。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2],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
是故骈于明者,乱五色[3],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4]?而离朱是已。多于聪者,乱五声[5],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6]?而师旷是已。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而曾史是已。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7],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注释】
[1]骈(pián):并合在一起。拇:脚的大趾拇。骈拇是说脚的大趾拇跟二趾拇连在一起了。枝指:旁生的歧指,即手大拇指旁多长出一指。
[2]淫:耽滞,迷乱。僻:邪恶,不正。
[3]五色:青、黄、赤、白、黑。
[4]黼黻(fǔ fú):礼服上的花纹。
[5]五声:即五音,宫、商、角、徵、羽。
[6]六律:古代的定音器,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定调。乐律分阴阳两类,每类各六种,阳类六种叫六律,阴类六种叫六吕。
[7]累瓦结绳:比喻堆砌无用。
【译文】
连在一起的脚拇指和手上长出六根手指不都是天生的吗?但是却比一般人多长出一些东西。附生在人体上的肉瘤,是从人身上长出来的呀,不过却超出了人天生而成的本体。采用多种方法推行仁义,比列于身体不可或缺的五脏吗?却不是道德的本然。所以,脚上双趾并生的,是连缀起无用的肉;手上六指旁出的,是树起了无用的手指;各种并生、旁出的多余的东西对于人天生的品性和欲念来说,好比迷乱而又错误地推行仁义,又像是脱出常态地使用人的听力和视力。
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一个视觉明晰的人来说,难道不是搅乱五色、迷滥文彩、绣制出青黄相间的华丽服饰而炫人眼目吗?而离朱就是这样。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听觉灵敏的人来说,难道不是搅乱五音、混淆六律,岂不是搅混了金、石、丝、竹、黄钟、大吕的各种音调吗?而师旷就是这样。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倡导仁义的人来说,难道不是矫擢道德、闭塞真性来捞取名声,而使天下的人们争相鼓噪信守不可能做到的礼法吗?
而曾参和史就是这样,超出本体的“多余”对于善于言辞的人来说,就会花言巧语,玩弄语言,将心思游荡在“坚白异同”诡辩的是非之中,而艰难疲惫地罗列无数废话去追求短暂的声誉吗?而杨朱和墨翟就是这样,所以说这些都是多余的、矫造而成的不正之法,绝不是天下的至理和正道。
【实例解读】
不属于自己的不食
李先生随一个旅游团来到南方的某个城市旅游,到处的鲜花绿草,令人仿佛走进了无际的花园之中。
这天,旅游团回到宾馆后,小亚自己一个人出来随意漫步,突然觉得眼前一亮,出现了一条大道,人行道上种的是一株株桔树,沉甸甸、黄澄澄的桔子挤满了枝头。突然,他想到一个问题:这些橘子已经熟了,怎么还长在树上?是因为它酸,所以没有人摘吗?他决定问个清楚。
李先生沿着桔子树来回足足兜了半小时,无奈无一过往行人,他刚要准备回到住处,这时,突然见到前方一个背着书包、脚踩旱冰鞋模样的孩子正奋力而有规律地甩动着双臂朝自己滑来。
李先生有礼貌地对孩子说:“小朋友,你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吗?”
孩子见到有人问自己问题,马上把旱冰鞋尖向地上一点,来了一个急刹车,说:“当然可以,只要我知道的。”
“这些桔子是酸的吗?”李先生指着桔子树问。
“不。”孩子摇摇头自豪地说,“这里的桔子可甜呐!”
“那你们为什么不摘来吃?”李先生指着一只熟透的桔子说,“让它掉在地上烂掉多可惜。”
“叔叔,我为什么要吃路边的桔子呢?这又不是属于我的。”孩子说着和李先生挥手道别,又开始有规律地甩动双臂向远处滑去。
“这不是属于我的。”望着早已远去的孩子的背影,李先生寻思着这个简单朴素,但又饱含社会公德准则的语言,这是闪闪发光掷地有声的语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