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个梦游者的苦痛》
《三个梦游者的苦痛》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蓝狗的眼睛》里面的一个短篇小说,读完后一直不知道如何下手写一篇读后感,在中秋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又拿起小说复读了两遍后,试着记录自己的阅读和思考。
小说以三个旁观者的视角描写了一个孤独女人的故事。小说中的这位女人没有姓名、身份、形像等描写,三位旁观者也没有其他的交代,只提到主角中的女人是三位旁观者的姐姐。
这位女人一生未婚,一个人独居,有一天她从二楼的窗户摔下来,家里人把她接回家居住,目睹她与孤独共舞最终未能与孤独和解,最后一点点关闭自己的情感,放弃生命的功能,丢弃身体的感官,溶解在自己的孤独里。
这篇小说的主题,是马尔克斯最喜欢写的主题—孤独和虚无,小说中一些描写孤独的句子摘抄如下,一起透过文字感受下小说中人物无边的孤独。
1、有人跟我们说过她肯定适应不了那种慢腾腾的生活,没有一丝甜蜜滋味,除了打不破的结结实实的孤独,再没有其他消遣,而且这生活还要一直紧贴在她的背后;
2、从那时算起,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我们都已经习惯看见她坐在那里,辫子总是编了一半,她好像已经溶解在自己的孤独里了。
孤独和虚无是生而为人的宿命,对于孤独和虚无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小说中描述女人从二楼摔下来后唯一没有摔坏的是:对被人疏远的恐惧和与生俱来的面对虚无的恐惧。
小说中的三个旁观者认为姐姐中邪了,他们不能理解姐姐的行为,也没人想去探个究竟,只是简单粗暴地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改造,而没有进行更多亲情的互动和心灵的对话,最终姐姐一点点失去生命的热情,虽然活着,却像死亡本身。
三个旁观者对亲人的孤独和情感上的体验无法感同身受,眼睁睁目睹她失去生活的希望和生命的热情却无能为力,他们的苦痛不仅仅是无法帮助亲人的遗憾,也是对孤独这种生命底色的无奈。
小说中人物的身份作者都没有明确交代,人物做了虚化处理,我的理解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是某个特定的人,他们就是人类的代表,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 ,而孤独和虚无是我们共同的无法回避的课题。
小说中的三位旁观者作者定义为梦游者,我个人理解小说的第四段作者对此做了说明,我们日常的思想即幻想亦即梦想;小说的最后一段也有交代,三个旁观者幻想姐姐那个晚上能够在沉默中爆发,从而获得重生;旁观者也即是梦游者。
这篇小说完成于1949年,时年马尔克斯22岁,如此年轻的马尔克斯写出有关生命主题深刻内涵的文字,我们只能感叹他是天才的作家!
小说的思想也是作家内心的映射,年轻时对生命的迷茫实属正常,天才的马尔克斯最终通过写作参悟了生命,穿越了孤独,成为二十世纪世界级的文学巨匠。
正如林肯所说:“人活着,身后是孤独的阴影,身前是通向坟墓的台阶,人生本就是孤独的。”
生而为人,孤独如影随形,我们何不学习伟人或智者们的风范,欣然接受生命的馈赠,既能享受热闹和繁华,也能品味寂静和孤独,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