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什么时候开始,拖延慢慢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态。
在学校的时候,本来可以提前很久准备的事情,我们非要等到最后时刻才想着去做,有时间本想着去早点完成,但是看看身边的同学都没开始,自己也就没有去做。
就像破窗效应一样:
一座房子的窗子破了,如果没人去修补,过不了多久,房子上的其他窗子,也会莫名的一起破了。
环境会诱导我们与自己内心的方向背道而驰。
还有的情况就是,我们会给自己内心创造一种假象,当某一件事情到最后关头的时候,自己内心会产生一种时间的紧迫感,然后我们会迅速的投入到事情当中去。
特别是当某一次因为拖延,事情还做的不错的时候,慢慢的我们会以为这种紧迫感会激发我们的潜力,自己内心便会认同这种方式。
像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拖延,便会让我们的内心对拖延不以为常。
其实,因为拖延耽误的事情很多,只是因为那些事情很小,并不会给你带来多大的影响。
事情的大小与拖延程度一定是成反比的。
我相信当你多遇上几次比较重要的事情时,你一定能体会到拖延的坏处。
拖延不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