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术与生命是一致的。作品与生命从没比托尔斯泰的联络得更密切了:他的作品差不多时常带着自传性;自二十五岁起,它使我们一步一步紧随着他的冒险生涯的矛盾的经历。P174
2、这一切卑微的心灵对于托尔斯泰的长成上的影响当然是昭然若揭的事。暮年的托尔斯泰似乎已在这些灵魂上萌蘖,试练了。他们的祈祷与爱,在儿童的精神上散播了信仰的种子,到老年时便看到这种子的收获。P178
锦批:“昭然若揭”?这是一个贬义词。“一个人走不出他的童年。(曹文轩)”可以指走不出童年的阴影、缺陷,也可以指到老都会走在童年就铺就的光明的关于理想的路上。
3、他“想念人类底使命在于他的自强不息的追求完美”。P180锦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4、托尔斯泰和他的哥尼古拉(照片)P183锦批:第一眼,我以为左边是哥哥,因为右边的人更深邃,更有洞察力,对现实也更有一种轻视的成分,左边的哥则平淡无奇,只是照像时惯胡的严肃与刻板。但实际上右边是已经当了军官的哥,我又反过来看,则觉得哥哥更轻松随意,浅显一些,更容易快乐些,而左边的托尔斯泰则更沉重忧虑,他似乎在审视什么,反思什么,而这种沉重与深刻的痛苦不是一时有的,而是很长时间都笼罩着他。当然,他看起来也要比他哥哥强力得多,也必将承担更多。
5、但一八五年左右的托尔斯泰并没如涅赫留多夫那般忍耐。亚斯纳亚令他失望,他对于民众亦如对于优秀阶级一样地厌倦了;他的职分使他觉得沉重,他不复能维持下去。此外,他的债权人紧逼着他。一八五一年,他避往高加索,遁入军队中,在已经当了军官的他的哥哥尼古拉那里。他一到群山环绕的清明的境域,他立刻恢复了,他重新觅得了上帝:“昨夜,我差不多没有睡觉……我向神祈祷。我无法描写在祈祷时所感到的情操的甘美。我先背诵惯例的祷文,以后我又祈祷了长久。我愿欲什么十分伟大的,十分美丽的东西……什么?我不能说。我欲把我和‘神’融和为一,我请求他原谅我的过失……可是不,我不请求这个,我感到,既然他赐予我这最幸福的时间,他必已原谅我了。我请求,而同时我觉得我无所请求,亦不能且不知请求。我感谢了他,不是用言语,亦不是在思想上……仅仅一小时之后,我又听到罪恶的声音。我在梦着光荣与女人的时候睡着了,这比我更强力。不打紧!我感谢神使我有这一刻看到我的渺小与伟大的时间。我欲祈祷,但我不知祈祷;我欲彻悟,但我不敢。我完全奉献给你的意志!” 肉情并未战败(它从没有被战败),情欲与神的争斗秘密地在心中进展。在《日记》中,托尔斯泰记述三个侵蚀他的魔鬼:一、赌博欲可能战胜的。二、肉欲极难战胜的。三、虚荣欲一切中最可怕的。在他梦想着要献给别人而牺牲自己的时候,肉欲或轻浮的思想同时占据着他:某个高加索妇人的形象使他迷恋,或是“他的左面的胡须比右面的竖得高时会使他悲哀。”——“不妨!”神在这里,他再也不离开他了。即是斗争的骚乱也含有繁荣之机,一切的生命力都受着激励了。“我想我当初要到高加索旅行的轻佻的思念,实在是至高的主宰给我的感应。神灵的手指点着我,我不息地感谢他。我觉得在此我变得好了一些,而我确信我一切可能的遭遇对于我只会是福利,既然是神自己的意志要如此……”这是大地向春天唱它感谢神恩的歌。它布满了花朵。一切都好,一切都美。一八五二年,托尔斯泰的天才吐出它初期的花苞:《童年时代》,《一个绅士的早晨》,《侵略》,《少年时代》;他感谢使他繁荣的上帝。(一幅一八五一年时代的肖像,已表现出他在心魂上酝酿成熟的转变。头举起着,脸色稍微变得清朗了些,眼眶没有以前那么阴沉,目光仍保有他的严厉的凝注,微张的口,刚在生长的胡须,显得没有神采,永远含着骄傲的与轻蔑的气概,但青年的蓬勃之气似乎占有更多的成分。)
锦批:(1)自然就是上帝,上帝就是自然,上帝就是天道,天道就是上帝。自然,上帝,共同之处就是离开现实,超越现实,到达彼岸。(2)没有谁一直伟大,也没有谁一直渺小,或者说伟大当中有渺小。(3)我的三个魔鬼:第一,肉欲:可以战胜。第二,虚荣欲:一切中最可怕的。第三。成功欲:自我实现的欲望。照理说,第三个不算魔鬼。但是对我因为不能实现而实实在在地成为了使我不能安宁,不能使我安于自身实际的魔鬼,因为我本不具备某些条件。我应该安于现状,享受当下的生活,我总是不满现状而又不得不安于这样的现状。(4)“繁荣”,不是自开,而是勤奋,用功,求索。P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