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而不实——各种堆砌,但没有主角,没有细节。
那么,如何写好主角?我们来看看小麦粒写的春天。
春天来了。桃花粉嘟嘟的,梨花白莹莹的,迎春花黄澄澄的。风吹来,花儿落了,粉的白的黄的铺一地,实在不忍心踏脚。池中也洒落着花瓣,像很多彩色小船,悠闲地等待谁来乘船。谁会来呢?有时候是一只红蜻蜓,有时候是一只胖蜜蜂。水漾着小波,花瓣们就悠然远去了。水波闪着一溜儿光,抬头看,太阳明晃晃的,暖烘烘的。
小麦粒写春天,写桃花,梨花,迎春花,池子里的花瓣,蜻蜓与蜜蜂。这段话写得很准确,就是写春天的花。后面的红蜻蜓,胖蜜蜂,都是花瓣小船的陪衬。
所以啊,避免写景空洞第一点,就是一段话里要有主角,其他的配角围绕主角写。
再来一个对比的例子吧!写窗外的景色。小谷粒先是这么写的。
清晨,阳光明媚,蓝天白云非常美丽。阳光唤醒了大树。树上的小鸟婉转地歌唱。孩子们背着书包,嘻嘻哈哈地去上学。
看这段话,也写得很杂。主要景点是什么?没有写明白。张老师告诉小谷粒——我们就确定一个点,窗外最美丽的景点是大树,围绕大树来写。
清晨,阳光唤醒了大树。大树舒展着枝叶,阳光从枝丫间跳跃着,好像在跳舞。小鸟一会儿飞到叶子里,一会儿站着枝头上,婉转地歌唱。树上的花朵开得很茂盛。孩子们在树阴下打闹着,嘻嘻哈哈玩一会儿,才背着书包去上学。
小石头问老师,可不可以把窗外景色的主角设定为花朵?
亲爱的小听众们,你们说可以吗?张老师认为,当然可以。
同样的窗外景色,主角不同,写出来的景致也不同。
清晨,阳光唤醒了花朵。看,白玉兰花开得多旺盛!一个个碗大的花朵挂在树枝上,散发出迷人的芬芳。蝴蝶亲吻着花蕊,孩子们仰望着花朵,深深吸一口气。
好,同学们,接下来我们讲避免写景空洞第二点,在确定主角的基础上,“事物+动态”写细节。
回到前面小麦粒写的春天。她选择的主角是花朵。
看,写花,就写了花的色彩。写完了色彩,就写花瓣。花瓣有掉地上的,掉池子里的。池子里还有蜻蜓和蜜蜂。池子的水波也很闪亮因为太阳明晃晃的。围绕这个花朵,展开写细节。
细节是什么?事物加动态。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小麦粒是这么写的:
风吹来,花儿落了,粉的白的黄的铺一地,实在不忍心踏脚。池中也洒落着花瓣,像很多彩色小船,悠闲地等待谁来乘船。谁会来呢?有时候是一只红蜻蜓,有时候是一只胖蜜蜂。水漾着小波,花瓣们就悠然远去了。水波闪着一溜儿光,抬头看,太阳明晃晃的,暖烘烘的。
“事物+动态”,能够把景物细节写得很出彩。事物是具体的东西,比如桃花、梨花、迎春花、粉的白的黄的花瓣,蜻蜓,蜜蜂,水波、太阳。如果你写“春意盎然”“春色满园”,这些词语就很空洞。你得挨着写具体的事物。
事物有静态,也有动态。风和昆虫都能展示动态。其实,风还隐含着香气,这也是动态。
古诗词为啥那么美,因为诗人擅长“事物+动态”。
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具体写出了春天的两只黄鹂鸟,一行白鹭,写出了翠柳,青天。四个事物。鸣与上,是动态。这动态里包含了声音,多好。
比如“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关不住”这个动词把春天拟人化了,“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是一个特写。“出”字显示出红杏探头探脑伸出墙的样子,很可爱。
最后,张老师要和大家讲避免写景空洞的第三点,就是主角白描法。白描,主要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描摹就是要原原本本地写下来。
写一朵花,怎么写?
第一种写法是:这片油菜花金灿灿的,好像大片金色的地毯。阳光把自己的颜色全部染到这油菜花上了。
第二种是:油菜花金灿灿的,一大片一大片满山都是。它们挨挨挤挤地凑在一起,好像在告诉人们:“春天来啦!”
这两种写法,都比较空洞。为什么?因为都是一幅远景图,都是一片金黄,很雷同。虽然比喻和拟人给句子增添了灵气,但还是空。要写具体,一片瓣儿一条蕊儿都要写清楚。
我们来看用白描的写法是怎样写油菜花的:
走进油菜花的花海,立刻被金灿灿的花朵包围,粉蝶上下翻飞,暗香一阵阵,包裹着土地的气味,萦绕在我们周围。
我忍不住停下脚步,细细观赏油菜花。油菜花的叶子细长,茎秆有力。一株茎秆上,簇拥着几十朵小小的黄花。顶上的小花开得最盛。油菜花有四片柔软的小花瓣,呈鹅黄色,中间探出数茎嫩黄的花蕊,细密的花粉引来粉蝶和蜜蜂。往下,花骨朵努力挣扎着,准备开放。鼓鼓的花苞,融合着嫩绿和淡黄,浅浅的,如吹弹即破的婴儿肌肤。稍小一些的花苞,透着极淡的黄绿色,头上吐出一丁点儿白色。
这样写,就是主角白描法,把主角的每个细微部分都实实在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好,我们来小结一下这节课的知识点,要避免华而不实,有三种方法。
第一,就是一段话里要有主角,配角围绕主角写;
第二,就是在确定主角的基础上,“事物+动态”写细节;
第三,主角白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