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喜是我室友,刚认识她的时候,觉得这妹子为人爽朗热情,是我们学校羽毛球队的队长,参加了好几个社团,不管是班级还是社团的活动她都是最活跃的。
毕业那天大家都喝多了,大喜搂着我非得给我讲个故事,我点头哈腰地含糊听了大概,大喜说:“那年我一个人来到北京,我爸跟我说了一句话:多交朋友。
于是,上大学时,我酷爱社交,参加了三个社团,只要有活动,我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往上冲。我乐意留别人的电话,我看着列表里电话号码的数量一天天充盈,心里充满了满足感,甚至有时候还会当成炫耀的资本。
后来我发现,我待人热情,对人诚恳,却总是被忽略。他们只有在遇到难事的时候,才会想到这个社团还有一个我。”
大喜的境遇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我们总是去参加社交,却不知道,很多社交其实并没有什么用,看似留了别人电话,却只是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你打一个电话。
这样的相处之道,得到的不过是一个等价交换彼此需要的泛泛之交,而失去的却是时间,精力,和对人际交往的热情。
所以,我觉得在你还没有足够强大足够优秀的时候,先别花太多宝贵的时间去社交。路要一步一步走,不如先花点时间提升一下专业技能,交友范围广不能说是坏事但也不绝对是好事,关键是交的朋友值得。
比如有些朋友,不用时间和金钱去维系,慢慢就会变得陌生和漠然,你们面对面坐着,想回忆过去发现无从下手,想聊聊最近的生活,发现两个人的观念已经不同了,越聊越尴尬。
你觉得你有很多朋友,那么试问谁愿意在你失落的时候真正的替你难过,在你成功的时候真正的为你高兴?并没有几个。
人越长大,就会多出来几副面孔,成熟睿智的,幼稚天真的,左右逢源的。我们戴着不同的面孔认识了不同的人,朋友越来越多,但你也渐渐发现,面对那些朋友的时候,很多话不能说,很多事不能讲,不是不想,是根本不会有人在意和懂你。
人家说,人一生中有两个真心的朋友就够了,一个肯借钱给你,一个肯去参加你的葬礼。
我跟曾曾说了这句话,她宠溺地摸了摸我的头,笑得很诡异,说葬礼就算了,等你死了,我一定给你买个跟我情侣的骨灰盒。
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曾曾跟我认识六个年头了,是个家境良好的双子座女孩,精神略分裂,讨厌自己的黑皮肤,却在每一条朋友圈里自称仙女。忘不掉初恋,却一边不停换男朋友,购物狂,神经质。
大学的时候我们一起坐公交车去兼职,我们坐在最后一排。我座位旁边坐了一个大叔,好死不死那天穿了短裙,被咸猪手了。我在手机上给她打字求救,那货站起来当场给了猥琐男一脚,然后拉着已经懵了的我迅速逃离现场。
后来她凶巴巴地扯着我走在大街上,一边骂我不争气,一边给我买了我最爱的鲜橙汁。
她总是在扮演一个亲妈角色,我跟她在一块,从来不觉得怕被她误会,或者担心她对我某些行为和语言理解不到位,因为我知道,我们互相深知彼此。
我们一起去吃驴打滚,一起学习滑旱冰,一起听音乐,一起拍夜景,一起压马路,一起逛街买衣服,相处轻松,从来没有负担和顾虑。
这样的友情,让人心安。
以前听过一句话,需要靠主动去维持的任何关系都应该趁早说拜拜。
这句话虽然有点武断,但确实有一定道理。
交朋友这件事对你我来说,都应该是一件能乐在其中的事。虽然独处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但人归根结底是群居动物,人活一世,人际交往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如果有志同道合的人陪你花时间谈天说地畅想未来,开心时分享自己的喜悦,难过时陪在你身旁,会不会比你一个人好一点呢?
当你放下功利心去交一个让你身心舒畅的朋友的时候,你会发现人际交往并不总是跟自己想的那样复杂,不仅不会再排斥,还会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所以,应该放弃那些无用无效的社交,提升自己,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大,格局更开阔。同时,相信世界上有美好的友情,存在于彼此内心深处,并安静地守护好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