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里老师教我们的东西,更多的是内容,而不是方式。考试考的也是内容,而不是方式,所以我们呈现出来的那个答案,往往是一个确定的结果。而且从小学上到大学,我们所面临的前提、假设都是确定性的,一件事一定有一个标准答案,一件事最起码能找到一个最优的答案。
但当我们走到社会上以后,你会发现我们面临的全都是复杂的问题,全都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问题。
这个时候思考问题的路径、方法可能更重要。也就是说,如何像牛顿那样去思考力学问题,比记住牛顿那几个公式要重要得多。
思想家亚瑟·库斯勒曾经讲过一句话:“终极的真相总是更接近于谎言。”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所能够得出的结论,都是简化的结论,都是更贴近于确定性的结论。但实际上,不确定的因素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会更大。
有一个故事:有人在南亚见到很多人抓猴子,怎么抓呢?人们弄一个小口的罐子放在那儿,罐子里有猴子喜欢吃的玉米,它们就会把手伸到罐子里抓玉米。
但是你会发现,猴子的手伸进去的时候刚刚合适,但抓了满把的玉米以后,手就拿不出来了,所以猴子被罐子套住,人们很容易就抓住了它们。所以宁肯被人抓住,猴子也要抓着罐子不放手。
这个隐喻告诉我们什么呢?难点并不在于新想法,而在于陈旧的约定俗成。
之所以我们不能更有创新地思考,或者更开放地接纳新思想,最本质的原因不是我们的大脑不够聪明,而是我们大脑当中有很多陈旧的约定俗成。过去的框架一旦放在那儿,它就不愿意再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