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是成长的肥料,是回想起嘴角不禁挂着的微笑,是相知相惜的温暖守护, 更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贫病相慰的温暖
在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坎坷的人生中,是友谊慰藉了他孤凄贫寒的岁月。756年的安史之乱致使长安沦陷,杜甫携家人去鄜州避难,一路风餐露宿到达友人孙宰家。夜晚,杜甫敲开孙宰家门,孙宰赶紧起床点起灯,迎接杜甫一家,他吩咐家人准备了丰盛的晚餐,还把杜甫睡梦中的孩子也叫醒来吃。为此,杜甫感动地写下了“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的句子来感谢孙宰的患难相助。友谊的具象化也莫过如此,从杜甫的诗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患难中的扶持和念及旧恩的温暖,这样适时的给予以及不求回报的帮助,每每读来都让人感动不已。
志同道合的坚守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闻名天下,他们两个人无论是在家庭背景、性格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合作。他们的半生精力,都是为了探索解放工人阶级的道路这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1845到1846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是第一次对历史唯物主义史学观做了经典的描述。1848年又再次合作撰写出震动世界的《共产党宣言》。两人是挚友,更是战友。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他的追悼会上并未痛哭流涕,而是积极向众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且完成了马克思未尽的事业,即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的第二、三卷,这对于马克思经济学解释和传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跨越生死的友谊,诠释了友谊的另一种形态,即使生死相别离,但友谊未断、信念未断。
跨越国界的高尚
加拿大著名医生白求恩在抗日战争期间来到中国,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白求恩大夫在援助中国期间,4个月行程就有750千米,做了300多次手术,救治了大批的伤员,他因为败血症去世时年仅49岁。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热忱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态度,让我们所有人都敬佩不已。当大家觉得他太累了需要休息时,他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你们要拿我当一挺机关枪使用”。毛泽东同志专门为白求恩大夫发表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说他是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他为我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中加友谊的见证者、践行者,他不愧是中国人民最伟大朋友。
人生最难的事是寻找一段真正的友谊,人生最幸运的事便是拥有一段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友谊是可以战胜困难的贫病相慰,是跨越生死的志同道合,也可以是忽略国界的高尚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