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得知沃伦巴菲特在他19岁时,就写书信送给格雷厄姆,并请求作为他的门生前往学习时,我知道自己和沃伦巴菲特的差距在他敢想敢做敢学习。就如他2025年伯克希尔年会上说的,决定你走多远,取决于和你同行的人,沃伦巴菲特在年轻的时候就选择了追随一代教父格雷厄姆时,我知道我的差距在这里,但是同时我又问问自己,自己愿意学习吗?
我信奉长期主义,但是我在今天回来动车的路上有过反思,我是否有自己锚定的标。这个是我这8年最大的问题,需要我进行反思,我到底输在哪里,我到底哪些问题出现了认识偏差。
1、抱怨环境是个最大的愚蠢的自怜行为,是必须改变的。查理芒格说过,不要羡慕、不要自怜、降低心理预期,这三者能极大的改善生活的幸福度。
2、为了什么而工作是自己反复纠结的另一个问题。当我第一份工作在航空公司,作为客票销售的分析师,我曾一度厌恶自己不切实际的指挥,而缺少了帮助更多人行走的心,现在发现,主要是自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而工作。在听到查理和巴菲特不约而同地提醒说,我们赚更多地钱是为了让自己能做自己喜欢地工作,与自己觉得舒服地人共同做事。这一句话彻底点了我。这不就是我一直寻找的铆定点吗?
3、反复羡慕鲜艳的人群,而忘了朝自己的天赋中追寻价值。每个人都不一样,有擅长不同的技术,巴菲特说,他不相信一万小时定律,而相信天赋。我又被shock到了。这是一个认知地迭代过程。
4、喜欢自己琢磨而忘了找同行比我更优秀的人交谈。在厦门我好像一下子失去了信息源,自己琢磨容易陷入虚无主义和盲目乐观主义。
我的认知中存在偏差要好好想想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