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雨夜,山区,没有路灯。
孤单的女人。
神秘的老人。
疲惫的女人会在这里发生怎样的故事?
02
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讲的就是主人公李若菱偶然遇见一位智慧老者,解开心中的重重黑暗面纱,获得快乐,找寻自我的故事。
这个名字一看,就是心灵鸡汤文。我从来不认为自己很喜欢看鸡肋的软文,那我为什么会看呢?
我先列举几个文中的重要观点:
(1)人生就是一场戏——角色面具。
我们表现出的自己不是真正的自己,既然明白,这是为了社会生活而做出的改变。人与人的互动很重要,那总是要演戏,何不演得更快乐更好呢?
(2)当灵性与科学相遇——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我们的大脑每秒钟要处理四千亿位(bit)的信息,但是我们只能意识到其中的两千位的信息,所以大脑会有选择的去看东西。这样就形成了自己的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就会影响你是一个怎样的人。乐观的人就会吸引乐观的人,消极的人就会与消极的人在一起。
这还只是书中观点的一小部分。
03
这段时间,我发现自己在心智的成熟上存在很多问题。
相比起周围的同学朋友,我对事情人生总是看的不够透彻,更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不会分析别人的心理。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了一堆心理学、情商之类的书。
首先看了《爱的艺术》《幸福之路》,豆瓣评分很高,很多人都夸奖,可惜我实在觉得不太有意思,比较生硬。还有《心理学与生活》,这纯粹是介绍心理学的术语,什么布鲁姆、行为主义啊、桑代克啊,这些人名啊,理论啊,跟我们在心理学课堂上学的一模一样。我们的老师把心理学上的枯燥的要死,我看到这些字就想起她的脸,就昏昏欲睡。
于是,我翻开了这本书。果然很不一样,这不是说理,倒更像是小说!
04
我想起自己与文中若菱相似的经历,类似于失恋啊,从小的家人啊,真的是让自己很难受。
若菱发现丈夫出轨,随后丈夫想要离婚。她心口疼痛无比,却无能为力。我特别能体会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你无比信任的人在你心上插了一刀,痛苦和爆炸的愤怒,但是能做什么呢?
我曾经挣扎,哭叫,可是有什么用呢?世界上只有三种事:上天的事、我的事、他人的事。
这是他人的事,我们管不了。然后向已发生的事臣服,接受它,不逃避,不抱怨,只要去接受。
记得当时好朋友告诉我,你不要去想。我只有时时刻刻跟人讲话,分散我的注意力,我才能不去想。很多人说失恋了要充实自己,去看书,去锻炼等等。
其实这是逃避,是抗拒,是否定,是排斥,而我们越抗拒,就说明我们放了更多注意力在上面。而我们需要做的,只需要去接受它,只有不去抗拒,它才不会持续。
我现在对于感情经历已经没什么想法了。因为事情已经发生,这个决定不是我做的,所以我干预不了,我只要去接受它,然后思考自己的不足,接着找到以后的相处方法。
家人也一样。我越大越讨厌我的爸爸。我现在一句话也不想跟他说。
过几天我就要回家了。想回家又不想。我还在思考要不要去奶奶家看看。
不去吧,情分上说不过去,毕竟小时候养我那么久;去吧,感觉膈应,毕竟不是真的一家人。
哎,思索很久。回家的话还是去看看吧。怎么对待我就是他们的事了,我也管不了。我尽量说话客气点,脾气温和懂事点,演演戏。
还有对我爸,其实他对我挺好的,但我就是莫名的不想理他,也不想跟他分享生活中的事;也讨厌七大姑八大姨问我什么工作实习考研啊巴拉巴拉,讨厌同学们问这些,我真的是烦透了。
其实我该明白,这些都是我自己心里的投射。因为我自己的内心不强大,才会在提到这些问题时变得不耐烦。
因为我害怕,我不自信,我也迷茫,我也不确定我的每一个选择是否正确。因为我小时候在家里成绩最好,我现在不能工作很差;因为我高考考得很好,所以我不能过的比高中同学都差;我害怕被他们嘲笑,害怕被讽刺。
其实,大家只是想关心我一下而已。
我过得好与不好跟别人又有多大关系呢?好与不好又是怎样定义的呢?谁会天天想着别人的生活呢?
老人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我们所有的想法,都只是自己内心的投射。何必给自己白添烦恼呢?
最近试着做了几节瑜伽。老人说,瑜伽,静坐冥想,健走,舞蹈等能帮助找到自我。我躺在瑜伽垫上,听着指示,轻轻柔柔的,感受着自己的呼吸,感受着全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和神经。睁开眼,发现全身都轻松了很多,烦恼压力都减轻了。
05
所以我的下一步是,抓紧 实习前的时间,做瑜伽,消化观点,应用到生活中。